中國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對世界樂壇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的音樂跨越了古典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多媒體與表演藝術的眾多界限。他已贏得多項當今世 界最具影響的音樂大獎,其中包括格萊美大獎、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和格文美爾(Grawemeyer Award)古典作曲大獎和德國巴赫獎,并被美國音樂協(xié)會(Musical America)授予年度 最佳作曲家稱號,紐約時報評其為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
譚盾還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二十世紀經(jīng)典作曲家的稱號,并 被鳳凰衛(wèi)視等全球最重要的十家華文媒體評為2006年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譚盾的音樂被世界最 重要的交響樂團、歌劇院、藝術節(jié)、電臺和電視臺廣泛演播。作為指揮家,譚盾經(jīng)常執(zhí)棒世界眾多最著名樂團,其中包括:荷蘭皇家音樂廳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波 士頓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柏林愛樂、費城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樂團、慕尼黑愛樂、意大利國家交響樂團和美國 大都會歌劇院等。他與Google/YouTube合作的世界首部網(wǎng)絡交響樂《英雄》擁有高達二千二百萬人次在線欣賞量。他的有機音樂三部曲——《水 樂》《紙樂》《垚樂》和《武俠三部曲》經(jīng)常上演于世界各大音樂廳。他的多媒體代表作品《地圖》,由馬友友波士頓交響樂團作世界首演,作品手稿已被紐約卡內(nèi) 基音樂廳世界作曲大師手稿廊永久收藏并展出,他是第一位東方獲此殊榮的音樂家。他的歌劇《秦始皇》由世界男高音巨星多明戈首演于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2008年應邀創(chuàng)作中國奧運會徽標LOGO音樂和頒獎音樂。他的鋼琴協(xié)奏曲《火》由郎朗及紐約愛樂首演。2010年,譚盾應邀擔任中國上海世博會全球文化 大使。姓 名:譚盾別 名:譚盾職 業(yè):作曲家、指揮家國 籍:中國民 族:漢族身 高:暫無 體 重:暫無星 座:獅子座血 型:B型出生地:湖南長沙出生日期:1957年8月18日畢業(yè)院校:中央音樂學院及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人物經(jīng)歷 譚盾出生于湖南長沙絲茅沖。畢業(yè)于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中華文化特別是楚文化對其音樂創(chuàng)作影響至深。他曾在湖南鄉(xiāng) 下種田當農(nóng)民,后又進入湖南京劇團任演奏員。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隨趙行道、黎英海學習作曲,隨李華德學習指揮,取得音樂碩士學 位,1986年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隨大衛(wèi)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并獲音樂藝術博士學位。以創(chuàng)新而著稱的作曲家、指揮家譚盾,被譽為東方的馬可·波羅 和中國的文化名片。
1999年,當指揮家小澤征爾邀請他出任美國坦戈伍德現(xiàn)代音樂節(jié)的音樂總監(jiān),后來譚盾帶著他自己獨有的音樂理念和中國文化,開始了他的指揮生涯,他很幸 運,因為他持有獨特的中國音樂哲學和訓練方式,使他成為第一個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 費城交響樂團、荷蘭皇家音樂廳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NHK交響樂團、大都會歌劇院等全球頂級樂團的中國指揮。到21世紀初,他已成為世 界15個頂級交響樂團的?。此外,正如馬勒、伯恩斯坦一樣,他也把交響樂的寫作與指揮藝術結合起來,比如:為了要配合指揮馬勒的《大地之歌》他就創(chuàng)作了 《垚樂:大地之聲》;為了要指揮德彪西的《大海》他就寫了鋼琴協(xié)奏曲《火》;為了要指揮普多柯菲耶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他就寫了小提琴協(xié)奏曲《愛的三次 方》等等。譚盾常說他是在作曲的時候學習指揮,在指揮的時候學習作曲。正因為這樣,如同現(xiàn)代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等 一樣,譚盾成為當今最有影響的當代音樂指揮家之一。他說:指揮的風格、手勢取決于音樂作品的風格與文化,中國音樂前所未有的獨特性和獨立性,急需我們?nèi)?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一種嶄新的指揮技巧和風格去吻合當今時代的需要。當前中國交響樂正在全世界興風作浪,你不去做,誰做?譚盾的不同尋常的音樂理念和中國文 化的底蘊讓他走出了一條超越常規(guī)的音樂之路。他經(jīng)常巡演當今世界樂壇上脫穎而出的重要作品。譚盾以其鮮明而具挑戰(zhàn)性的音樂觀念與世界各主要樂團合作,曾指 揮過的當代最重要的樂團包括:荷蘭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柏林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英國BBC 交響樂團,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法國里昂交響樂團,悉尼交響樂團,巴西圣保羅交響樂團,倫敦小交響樂團及中國愛樂樂團等。譚盾曾 擔任比利時廣播電視交響樂團的多媒體音樂總監(jiān)。譚盾曾被受聘為英國BBC蘇格蘭交響樂團駐團指揮。英國倫敦藝術中心(BarbicanCentre)現(xiàn)代 藝術節(jié)總監(jiān);美國Tanglewood國際現(xiàn)代音樂節(jié)的藝術總監(jiān);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的火與水國際藝術節(jié)藝術總監(jiān)。2010年后,連續(xù)多年擔任奧迪中 國夏季音樂節(jié)藝術總監(jiān)。
他的音樂跨越了古典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等眾多界限。他已贏得當今最具影響和眾望的各大音樂獎項,其中包括格文美爾古典作曲大獎(Grawemeyer Award),格萊美大獎(GrammyAward)和奧斯卡最 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AcademyAward),并被美國音樂協(xié)會(MusicalAmerica)授予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被鳳凰衛(wèi)視等全球最重要 的十大華文媒體評為2006年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譚盾的音樂在世界各重要音樂廳、歌劇院、藝術節(jié)、電臺和電視臺廣泛演播。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委約創(chuàng) 作的歌劇《秦始皇》于2006年12月世界首演,并由世界男高音巨星多明戈擔 任主角,并于2008年5月重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舞臺。大都會歌劇院更首創(chuàng)采用高保真衛(wèi)星技術,轉播該劇首演實況至全球各地的五百余家電影院。2007年 11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金色大廳舉行了為期兩周的譚盾音樂節(jié),上演了交響樂、歌劇及室內(nèi)樂15部作品。2007年更是歌劇《茶》的豐收 年,在美國著名的圣塔非音樂節(jié)、斯德哥爾摩音樂節(jié)以及維也納的新歌劇院分別上演3個不同版本的全新制作。由紐約愛樂樂團委約譚盾為郎朗而創(chuàng)作的鋼琴協(xié)奏曲 將于2008年4月舉行世界首演。同時,他正在為維也納藝術節(jié)和德國國際鋼琴藝術節(jié)等重要音樂機構創(chuàng)作新作品。作為指揮家,譚盾正攜同世界各地眾多交響樂 團、藝術節(jié)和音樂節(jié)巡演其發(fā)起的綠色節(jié)奏·環(huán)保音色的全球計劃。
譚盾的主要作品包括:交響戲劇系列(OrchestralTheatre),該系列現(xiàn)包括四部交響作品。在交響戲劇系列中,譚盾嘗試把中國古老的祭祀傳統(tǒng) 帶入現(xiàn)代交響樂演奏中。其中,交響系列之四《門》曾由指揮家迪圖瓦(Charles Dutoit)指揮日本NHK交響樂團首演,其中《Re》由鄭民勛指揮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首演;有機音樂系列(Organic Music),其首部作品《交響協(xié)奏曲:水樂》由瑪祖爾(KurtMasur)指揮紐約愛樂首演并作世界巡演;第二部《紙樂》由沙羅冷(Esa- Pekka Salonen)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于2003年10月在洛杉磯迪斯尼音樂廳落成開幕時作世界首演。第三部《垚樂》在維也納交響樂團紀念馬勒大地之 歌100周年紀念會上首演!端琅c火》由詹姆斯·拉文(James Levien)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樂團首演;多媒體交響協(xié)奏曲系列(Multimedia & Orchestra) 的代表作《地圖》,由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獨奏、譚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于2003 年作世界首演。《地圖》的音樂手稿已被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世界作曲大師手稿廊收藏展出,譚盾成為享此殊榮的第一位東方作曲家。他為柏林愛樂樂團而 作的《神秘的土地:12把大提琴和樂隊的協(xié)奏曲》于2004年6月17日由西蒙· 拉托(Sir Simon Rattle)指揮柏林愛樂作世界首演。他的人類音樂學史詩《女書》由世界三大交響樂團:荷蘭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聯(lián)合 委約創(chuàng)作,并成為《地圖》的姐妹篇。
在過去十年中譚盾創(chuàng)作了多部重要的歌劇。由英國愛丁堡藝術節(jié)委約的歌劇《馬可·波羅》已有三個不同版本,并巡演了世 界二十多個城市, 因其音樂語言的原創(chuàng)性,《馬可·波羅》不僅為譚盾贏得了世界當今最權威的格文美爾古典音樂作曲大獎(Grawemeyer Award), 更被德國權威《歌劇》雜志譽為年度最佳歌。粨u滾歌劇《牡丹亭》由美國著名導演Peter Sellars 執(zhí)導、在世界各重要藝術節(jié)演出已達五十多場次;歌劇《茶》由著名的日本三多利音樂廳(Suntory Hall)和荷蘭皇家歌劇院聯(lián)合制作、由世界著名歌劇導演皮埃爾·奧迪(Pierre Audi)執(zhí)導作世界首演。2007年在美國著名的圣塔非音樂節(jié)、斯德哥爾摩譚盾音樂節(jié)以及維也納的新歌劇院(Neuv Oper Wien)將分別上演歌劇《茶》的三個全新制作。他的實景園林版昆曲《牡丹亭》已連續(xù)演出數(shù)百場。
譚盾其它卓有影響的作品還包括:建筑音樂《水樂堂》已超過一百場連演。《鬼戲》(Ghost Opera),由世界著名Kronos四重奏樂團和琵琶演奏家吳蠻作世界巡演;為紀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德國巴赫學院委約的《復活之旅》 (WaterPassion After St. Matthew), 已巡演德國、日本、英國和俄國等地,并在紐約下一浪潮藝術節(jié)二十周年慶典演出季中上演;榮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chuàng)音樂獎的《臥虎藏龍》已改編成《臥虎藏 龍》協(xié)奏曲,并巡演世界;為張藝謀的電影《英雄》而寫的原創(chuàng)音樂,由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爾曼擔任獨奏,代表東方神韻的日本鼓童擔任打擊樂隊;為香港回歸而 作的《交響曲:天地人》由馬友友作世界首演后不斷巡演世界各地;《世界交響曲》2000年1月1日在全世界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nèi)的55家電視媒體同步演播; 為著名鋼琴家郎朗改編創(chuàng)作的《八幅水彩畫的回憶:家》(Eight Memories in Watercolor),已巡回了三十多個國家與城市。此外,還有《打擊樂協(xié)奏曲》(Martin Grubinger首演);《小提琴協(xié)奏曲》(林照亮首演);鋼琴協(xié)奏曲(郎朗首演)
譚盾的作品多注重視聽感受,從20年前開始,他已開始視聽藝術的創(chuàng)作。譚盾的視聽藝術作品曾在世界眾多重 要場所展覽。1990年, 《聲音的形狀》(Soundshape)演展于紐約古根漢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in New York);2003年, 《絕唱-和陳箴的對話》(SkinDrumming/Jue Chang〕展于巴黎市東京宮博物館;2004年,《音樂視覺》(Visual Music) , 參展蔡國強策 劃的臺灣金門碉堡藝術博物館18個個展,并被此博物館永久收藏;2005年,《有機音樂》(Organic Music) 展于紐約現(xiàn)代博物館(MoMA);同年,《譚盾音樂視覺2005》(Tan Dun Visual Music2005)展于滬申畫廊;2008年,其作品《解體—重建—再生》的裝置作品展于紐約古根漢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 in New York)。2008年,其作品《紙裝置》(Paper Video)展于奧地利造紙博物館。
他為DG唱片公司、Sony經(jīng)典、EMI和Opus Arte錄制唱片和DVD,獲獎眾多,其中包括格萊美大獎(《臥虎藏龍》);日本最佳當代音樂唱片獎(《復活之旅》)以及BBC最佳交響樂專輯獎(《死與 火:和畫家克利的對話》)。最新唱片是由Sony經(jīng)典發(fā)行的《武俠三部曲》,被美國國家公共電臺評為本周最佳唱片,它由馬友友擔任大提琴獨奏,帕爾曼擔任 小提琴獨奏,郎朗擔任鋼琴獨奏。2004年《臥虎藏龍》更獲得索尼經(jīng)典白金獎(超過一百萬張的發(fā)行)。
1957年8月,出生于湖南長沙絲茅沖。
1975年7月高中畢業(yè)后,下放到望城縣黃金鄉(xiāng)農(nóng)村插隊,后在望城縣京劇團開始其職業(yè)音樂家的生涯。
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趙行道、黎英海。
1979年,22歲的譚盾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交響樂作品《離騷》,就因使用了鼓、蕭等當時被認為是前衛(wèi)的音響和技術而引起爭議。
1983年,以交響曲《風雅頌》贏得國際作曲大獎(WeberprizeinDresden)。
1984年,在譚盾中國器樂作品專場音樂會發(fā)表了《天影》及《雙闕》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評,卻也震撼了當時的民樂界。
1986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獲得作曲碩士學位。
1986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隨達維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并獲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1988年,在美國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這是中國音樂家在美國首次舉辦的音樂會。
1989年,一首以自制樂器演奏的作品《九歌》問世后,譚盾在國際樂壇獲得成功,并不斷以令人驚奇的創(chuàng)作成為越來越被國際樂壇矚目的重要作曲家。
1990年開始,譚盾進行了一系列試圖把劇場表演和樂隊結合起來的《樂隊劇場》創(chuàng)作,其中為音樂界著名的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而寫的《鬼戲》及為日本NHK交響樂團創(chuàng)作的《門》,因其特別的表現(xiàn)方式而引起轟動。
1995 年,受約為影片《南京大屠殺》(吳子牛導演)作曲。為了創(chuàng)作好該片音樂,譚盾深入劇組體驗生活,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重溫歷史,醞釀感情,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 作,并一改以往的創(chuàng)作風格,完全融入了電影表達的歷史氛圍中,音樂語言樸實無華,簡單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壯宏偉的交響詩魂。主題歌《不要哭啊,南 京》用男低音獨唱,童聲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種形式來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貫穿整個音樂中的二胡與樂隊的交響協(xié)奏。
1995年,受德國作曲家漢斯(HansWernerHanze)推薦,譚盾成為慕尼黑國際音樂戲劇比賽評委。
1996年,受日本作曲家武滿徹(TuruTakemitsu)提名獲加拿大格蘭.格德音樂獎(GlennGouldPrize)。
1997年,被《紐約時報》評為本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國權威音樂雜志《歌劇世界》評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
1997年,創(chuàng)作交響樂《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馬友友、香港交響樂團和中華編鐘樂團于1997年香港回歸音樂會上首演。
1997年,歌劇《馬可·波羅》成為當年國際樂壇最轟動的重要演出,并為譚盾贏來諸多好評與國際獎項;
1999年,榮獲格威文美爾作曲大獎;
2001年,他因電影《臥虎藏龍》的音樂贏得使他聲名遠播的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金像獎。
2003年,憑借《英雄》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音樂獎。
2008 年,譚盾為北京奧運奉獻出了一首氣勢恢宏而又溫暖入心的候選主題曲——《擁抱愛的夢想》。國際頂級作曲大師DavidFoster與華人音樂大師譚盾傾 力打造,意大利美聲天皇AndreaBocelli攜手中國最佳流行女聲海豚公主張靚穎,為北京奧運獻上擁抱夢想的歌聲。
2008年與Youtube合作,創(chuàng)作一個名為YouTube交響樂團,為全球首個網(wǎng)上協(xié)作樂團。
2009年初進行全球報名,并由世界各地的音樂家,評判團及 YouTube 使用者選出近90名入圍者,參加 2009 年4月15日在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舉行的 YouTube 交響樂團首場演奏會。 人物作品 1. 武俠協(xié)奏曲系列《英雄》(小提琴協(xié)奏曲)、《臥虎》(大提琴協(xié)奏曲)、《夜宴》(鋼琴協(xié)奏曲)、終曲《復活》(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協(xié)奏曲)
2. 交響戲劇系列
《O》、《Re》、《紅色天氣預報》、《門》
3. 有機音樂三部曲
《水樂》、《紙樂》、《垚樂:大地之聲》
4. 人類音樂學史詩
《地圖》(多媒體)、《女書》(多媒體)
5. 《少林禪宗·音樂大典》(Water Passion after St.Matthew)
6. 建筑音樂:水樂堂《天頂上的一滴水》
7. 實景園林版昆曲《牡丹亭》
8. 網(wǎng)絡交響曲《英雄》(為谷歌/Youtube而作的世界首部網(wǎng)絡交響樂)
9. 交響樂:《死與火:與畫家克利的對話》、《樂隊協(xié)奏曲》、《交響祭禮》、《三個音的交響詩》、《天地人》交響樂(香港回歸中國音樂慶典)、《離騷》、《兩樂章交響曲》
10. 歌劇: 《秦始皇》、《馬可·波羅》、《茶》、《牡丹亭》、《九歌》(祭典歌劇)
1 1. 室內(nèi)樂:《為弦樂的重奏而作的八種顏色》、《弦樂四重奏:風雅頌》、 《弦樂四重奏與琵琶的音樂》、《鬼戲》(樂劇)、《圓》(為四個三重奏、指揮而作)、《弦樂四重奏與女高音:唐詩二首》
11.七重奏《秋風》、《六人協(xié)奏曲》
12. 民樂: 《西北組曲》、《火祭》、(胡琴獨奏版;中提琴獨奏版)、《臥虎藏龍協(xié)奏曲》(二胡獨奏版、大提琴獨奏版)、《鳥樂》(為25只鳥和即興的民樂隊而作)、《琵琶協(xié)奏曲》、《天影》(拉弦樂組曲)、《金木水火土》(彈撥樂組曲)、《聲音的影子》
13. 協(xié)奏曲: 大提琴協(xié)奏曲《水火交融》、小提琴協(xié)奏曲《愛的三次方》、鋼琴協(xié)奏曲《火》、《易2:吉他與樂隊協(xié)奏曲》、《琵琶協(xié)奏曲》(另有古箏獨奏版)、《協(xié)奏曲:塤》、《道極》(為三種音色而作的協(xié)奏曲)
14. 鋼琴獨奏曲:《八幅水彩畫的回憶:家》、《跡·寂》、《露》、《一個年輕鋼琴家的日記》《鋼琴奏鳴曲:火》、《鋼琴獨奏:五首電影音樂》
15. 打擊樂:《打擊樂協(xié)奏曲》、《打擊樂與大提琴協(xié)奏曲:六月雪》、《打擊樂與女高音:絲路》、《馬林巴獨奏》、《定音鼓獨奏》、《低音鼓、短笛、豎琴三重奏:距離》
16. 視覺音樂(展覽及作品)
1)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1990) ——《陶音·陶形》(Soundshape)
2) 巴黎市博物館東京宮(2003)——《絕唱-和陳箴的對話》(Skin Drumming〕
3) 臺灣金門碉堡藝術博物館(2004) ——《鋼琴裝置》(Piano installation)
4) 上海滬申畫廊(2005) ——《譚盾音樂視覺2005》(Visual Music)
5) 紐約現(xiàn)代博物館(2005) ——《有機音樂》(Organic Music)
6)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2008) ——《解體-重建-再生》(Video installation)
7) 紐約前波畫廊(2008) ——《有機裝置》(Organic Music)
8)北京前波畫廊(2008) ——《有機版畫》(Organic Music)
9) 奧地利造紙博物館(2008) ——《紙裝置》(Paper Video)
10) 2011奧迪夏季音樂周(2011) ——《動感樂譜》(Score in Motion) 人物成就格萊美獎項
第45屆格萊美最佳協(xié)奏曲大獎(《吉他協(xié)奏曲》)(2002)
第51屆格萊美年度最佳歌劇提名(歌劇《秦始皇》)(2008)
第52界格萊美年度最佳演奏提名(《琵琶協(xié)奏曲》)(2009)
第53屆格萊美年度最佳歌劇提名(歌劇《馬可·波羅》)(2010)
電影音樂獎項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臥虎藏龍》)(2001)
第5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安東尼亞斯基夫音樂獎(英國奧斯卡 最佳配樂獎)(《臥虎藏龍》)(2001)
第44屆格萊美大獎 最佳影視原創(chuàng)音樂專輯(《臥虎藏龍》)(2002)
比利時佛蘭德原創(chuàng)電影音樂獎(《臥虎藏龍》)(2001)
第26屆洛杉磯影評人協(xié)會大獎最佳配樂獎(《臥虎藏龍》)(2001)
第13屆芝加哥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獎(《臥虎藏龍》)(2000)
Ghen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eorges Delerue Prize (《臥虎藏龍》)(2001)
第3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音樂獎(《臥虎藏龍》)(2001)
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音樂獎(《臥虎藏龍》)(2001)
ASCAP Film and Television Music Awards (《臥虎藏龍》)(2002)
第22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音樂(《英雄》)(2003)
電影音樂提名記錄
北美在線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原創(chuàng)電影音樂提名(《臥虎藏龍》)(2000)
第29屆美國土星獎最佳音樂提名(《臥虎藏龍》)(2001)
世界音樂獎(World Soundtrack Awards) 年度發(fā)現(xiàn)大獎提名(《臥虎藏龍》)(2001)
美國在線影評人協(xié)會(OFCS)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提名(《英雄》)(2005)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提名(《夜宴》)(2007)
第4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提名(《夜宴》(2006))
其他獎項
中國首屆交響樂比賽獲創(chuàng)新鼓勵獎(《離騷》)(1981)
德國韋伯國際作曲大獎第二名(Weber Prize in Dresden),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位獲得國際作曲大獎的作曲家(《風雅頌》)(1983)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尤金·麥克德莫特)藝術成就獎(EugeneMcDermott Award in the Arts MIT)(1994)
英國BBC最佳交響樂唱片(1994)(《死與火》Death &Fire)
加拿大最權威格蘭·歌德新人獎(GlennGould International Protégé Prize)(1996)(武滿徹推薦)
美國最權威格文美爾古典作曲大獎(Grawemeyer Award)(歌劇《馬可·波羅》)(1999)
中國文化部授予20世紀經(jīng)典作品獎(《道極》)(2001)
日本《Record Geijutsu》當代最佳唱片獎 (《復活之旅》(Water Passionafter St.Matthew))(2003)
美國音樂協(xié)會(Musical America)評其為年度最佳作曲家(2003)
2006影響世界10位杰出華人大獎-----中國影響世界華人盛典
榮獲2010年中國國家形象宣傳人物,并參加國家形象宣傳片的拍攝。該片是為塑造和提升中國繁榮發(fā)展、民主進步、文明開放、和平和諧的國家形象而設立的重 點項目,是在新時期探索對外傳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嘗試。 據(jù)悉,此次先期啟動的國家形象宣傳片委托全球知名廣告公司制作,節(jié)目包括時長15分鐘的專題長片和30秒廣告短片,15分鐘專題片,以以人為本、科學發(fā) 展的理念為核心,涉及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科研、教育、環(huán)境、民族等多個領域,拍攝地點分布各地,力圖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當代中國的建設成就,弘 揚積極向上的當代中國精神。30秒廣告短片采用更有沖擊力和震撼力的方案,集中了體育界、演藝界、學術界、科技界、企業(yè)界等享有國際盛譽的優(yōu)秀中華兒女, 力圖展現(xiàn)當代中國生機勃勃的國家形象。
德國當代杰出作曲家最高榮譽——巴赫獎(2011)
接受江永縣政府的邀請,受聘擔任女書習俗申遺大使和女書文化藝術傳承大使。
榮獲國際頂級藝術獎項——肖斯塔科維奇音樂大獎(2012)
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 (2013)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2013年3月22日在巴黎總部任命著名作曲家和指揮家譚盾為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以表彰其在文化傳承和水資源保護領域作出的貢獻。 人物評價1. 約翰·凱奇(JohnCage)
在歐洲或西方音樂中很少聽到音樂作為一種自然之聲的存在。因此,在我們的音樂中能聽到人類在與自己對話。明顯存在于譚盾音樂中的是那些我們置身其中而又久所未聞的自然之聲。在東、西方將連成一體,成為共同家園的今天,譚盾的音樂正是我們所必需的。
2. 武滿徹(Toru Takemitsu )
譚 盾雖屬于年輕一代的作曲家,但他那獨特的個性及音樂的深度己在音樂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他的音樂有著厚重的歷 史感和宏大的中國傳統(tǒng)精神。他寬闊的音樂想象力,常常令人欽佩不己。在他的音樂里,我們聽到了人類靈魂的聲音。我確信,可以把他稱為當代最杰出的作曲家之 一。
3. 關于《水樂》
《水樂》是我聽過的作品中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之一。
— 澳洲時報·澳大利亞
譚盾的《水樂》,宛如一場神圣的洗禮。
—波士頓先驅報·美國
《水樂》高潮迭起,令人窒息的精彩頻頻出現(xiàn)。這場演出把協(xié)奏曲、劇場表演、視覺空間和音樂欣賞融合起來,以此改變了觀眾對音樂欣賞的傳統(tǒng)認知。
— 亞特蘭大憲報·美國
4. 關于《紙樂》
譚盾通過其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讓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物質(zhì)生發(fā)出新的活力,體現(xiàn)出其自然的本源。
— 悉尼先驅晨報·澳大利亞
《紙樂》結構緊湊,猶如一場神奇的音樂祭典……可與譚盾的前一部《水樂》成為相互輝映的姐妹篇。
— 洛杉磯時報·美國
令人心神觸動的《紙樂》充滿了想象空間。交響樂隊演奏出激蕩的旋律,旋律時而清晰明亮,時而潛藏含蓄!都垬贰肪褪且徊拷豁憯⑹虑,不僅演繹出各種豐富多彩的聲音,而且引領我們經(jīng)歷了一段奇妙的精神旅程。
— 加州橘郡號外·美國
譚盾的《紙樂》向我們證明了古典音樂,蘊藏著突破的巨大能量。
— 新加坡海峽日報·新加坡
5. 關于《地圖》
《地圖》的演出絲絲入扣,令人著迷。這部長約45分鐘的協(xié)奏曲,是一次跨越時空、地域和靈魂的精神旅程。
— Mark Swed《洛杉磯時報》
譚盾為《地圖》實地采風而作的錄像達到了音樂人類學的高度。他的音樂錄像力顯藝術感,完全保存了音樂本身的純粹,沒 有任何人為的加工。他為交響樂隊創(chuàng)作的音樂,包括大提琴獨奏部分,不時模仿著屏幕上的(民間)音調(diào),爾后又將這些民間音調(diào)與樂隊彼此交織在一起,這仿佛是 一首色彩斑斕、音質(zhì)精美的幻想曲,卻又不過份煽情。而同樣,大提琴部分的音樂時而輕松歡快,時而激越高揚,這正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馬友友琴聲甜美的特質(zhì),卻 又毫不削弱《地圖》這部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嚴肅性。
— Allan Kozinn《紐約時報》
譚盾的指揮是扣人心弦和富于激情的!兜貓D》是一部具有深刻含義、美麗與精神同在的作品,它找到了一種最原始的音樂語言,能使聆聽者感到心靈的。
— T.J.MEDREK《波士頓箴言報》
《地圖》是一部充滿優(yōu)美及靈性的作品,輕敲出原始的音樂語言,令人體驗到莫名的興奮。
— 《波士頓先驅報》
作為一名指揮家,譚盾的精神偶像是馬勒和伯恩斯坦。譚盾以指揮及策劃具有多元文化、東方哲理及世界未來主義傾向的音樂會、音樂節(jié)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