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自小在臺灣苗栗縣苑里長大,讀過苑里國小、苑里初中,通臺語,后來搬家到臺灣高雄縣茄萣鄉,為臺南女中校友。
1952年生于臺灣,自小在臺灣苗栗苑里長大。
1974年畢業于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后,赴美國求學,后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畢業后,曾任教于紐約市立大學、梅西學院、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淡江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
1982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后,一度在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臺灣,先在“中央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學外國文學所任研究員。
1984年,龍于中國時報撰寫“野火集專欄,引起熱烈回響;隔年出版,一上市即告罄,一個月內印刷24次,印行100版,銷售20萬冊,風靡臺灣,是1980年代對臺灣民主發展極具影響的一本書。余光中稱其為“龍卷風。同年出版《龍應臺評小說》震動臺灣文壇。而在臺灣《中國時報》等報刊發表大量雜文、小說評論,掀起軒然大波,成為知名度極高的報紙專欄作家;她的雜文針砭時弊,切中民意。在海峽兩岸及海外華人界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86年至1988年龍應臺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兩年,專心育兒。
1988年遷居德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授,兼臺灣《中國時報》駐法國、瑞士特派員。還在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任教,講授臺灣文學課程,并為學生導演戲劇。同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龍應臺評小說》,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野火集》。
1988年底,作為第一個臺灣女記者,應蘇聯政府邀請,赴莫斯科訪問十天。
1994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人在歐洲》。
1995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孩子,你慢慢來》;自這一年起,龍應臺在上海《文匯報》“筆會副刊寫“龍應臺專欄,與大陸讀者及文化人的接觸,使她開始更認真地關心大陸的文化發展。
199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龍應臺自選集》5種。1996年以后龍應臺不斷在歐洲報刊上發表作品,對歐洲讀者呈現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視野和見解,頗受注目。
1997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魂牽》。1998年,她的三部書《啊,上海男人》、《這個動蕩的世界》、《故鄉異鄉》分別在上海、汕頭、陜西出版,再次在大陸文壇和書市被稱為“龍卷風。
1999年,應臺北市長馬英九邀請,龍應臺出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期間推動本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政策措施。
1999-2003年,當時的臺北市長馬英九親自前往德國法蘭克福,龍應臺受邀出任臺北市的文化局局長,為期四年,龍遂從德返臺,任期內推動本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政策措施。
2003年8月,赴香港,第一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其后任香港大學訪問教授。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學擔任杰出人文學者(香港大學第一位終身教授)、新竹清華大學講座教授。此外,龍也積極參與到關于香港公眾議題的辯論中。在政制改革、文化保育和國際交流等話題上,都不乏龍的聲音,其專門討論香港問題的《龍應臺的香港筆記》,在香港與新加坡的暢銷榜上停留長達半年。
2005年7月,在大成集團、普訊融悟文教基金會、誠品股份有限公司、蔣震工業慈善基金支持下,與一群主張社會參與的文化人及企業家共同創成立龍應臺文化基金會。
2008年在香港大學教授任上獲評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學者。
2009年,龍應臺推出了號稱用了十年醞釀、一年閉關、走遍三大洋五大洲才寫成的《大江大海1949》。2010年8月1日,龍應臺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發表題為《文明的力量:從鄉愁到美麗島》的演說,闡述她的“中國夢。她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構成了臺灣社會價值觀的基座,而且永遠不會改變。她強調,這是臺灣人的夢,是可以與所有中國人共同擁有的夢,也就是兩岸人民基本的價值觀。
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龍應臺以260萬人民幣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發廣泛關注。
2012年1月31日,臺灣“文建會主委將由前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龍應臺接任。
2012年5月20日之后,“文建會將轉型為“文化部,龍應臺也將成為第一任臺灣地區“文化部長。
2013年1月29日,宣布啟動“臺灣文化光點計劃。
2013年2月17日,展開為期10天的歐洲文化訪問,并出席相關頒獎典禮。
2014年12月1日,發表辭職聲明,確定辭去臺灣“文化部長。
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臺灣“文化部長。
個人生活
龍應臺前夫為德國人,是一個外交官,育有兩子,長子為安德烈,次子為菲利普。 人物作品 《龍應臺評小說》,爾雅出版社,1985.06
《野火集》,圓神出版社,1985.12
《野火集外集》,圓神出版社,1987.02
《人在歐洲》,時報文化公司,1988.06
《龍應臺雜文精品》,楊際嵐編,(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
《從東歐看臺灣》,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1990
《龍應臺評小說》,(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寫給臺灣的信》,圓神出版社,1992.01
《看世紀末向你走來》,時報文化公司,1994.03
《孩子你慢慢來》, 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4.03
《美麗的權利》,圓神出版社,1994.04
《人在歐洲》,(北京)三聯書店,1994
《在海德堡墜入情網》,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04
《干杯吧,托瑪斯曼》,時報文化公司,1996.04
《龍應臺自選集(卷一)野火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龍應臺自選集(卷二)龍應臺評小說》,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龍應臺自選集(卷三)女子與小人》,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龍應臺自選集(卷四)看世紀末向你走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龍應臺自選集(卷五)在海德堡墬入情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05
《我的不安》,時報文化公司,1997.09
《魂牽》,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09
《未完成的革命:戊戌百年紀》,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啊!上海男人》,學林出版社,1998.1
《這個動蕩的世界》,汕頭大學出版社,1998.1
《百年思索》,時報文化公司,1999.08,ISBN 957-13-2952-5
《銀色仙人掌:龍應臺小說集》,聯合文學,2003.12,ISBN 957-522-453-1
《面對大海的時候》,時報文化公司,2004.01,ISBN 957-13-4007-3
《孩子,你慢慢來》,時報文化公司,2005.05,ISBN 978-957-13-4790-5
《思索香港》,次文化堂,2006,ISBN 962-992-133-2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時報文化公司,2006.07,ISBN 957-13-4501-6
《龍應臺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天地圖書,2006.11,ISBN 978-988-211-604-7
《親愛的安德烈》,天下雜志,2007.10,ISBN 978-986-6759-25-3
《目送》,時報文化公司,2008.07,ISBN 978-957-13-4869-8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天下雜志,2009.08,ISBN 978-986-241-049-3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書+紀錄片限定版)》,天下雜志,2009.11.13
人物成就 前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 人物評價 龍應臺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批評家和優秀的文化建設者。(余秋雨、新華網評)
龍應臺是才學并高的性情中人,一生的作為其實都取決于自己的真性情,她同樣用直接而有力的雜文,“筆鋒常帶情感,來揭示我們社會的病情。(人民網鐵道網評)
龍應臺不僅僅是一名將野火燒向專制的斗士,她出現的時機也是一種優勢,也是一個容易被誤讀的指針,龍應臺從一開始就放棄有利地勢,選擇站在一個孤立位置,不僅批評政府,更多的是尖銳的刺向每一個人的內心。(搜狐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