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忠,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 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90年代曾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長老會醫學中心及康奈爾大學泌尿外科進修做訪問學者,長期在北京協和醫院從事泌尿外科臨床工作。目前擔任中國醫師協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常委委員、北京腫瘤學會泌尿腫瘤專業委員會榮譽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前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前常務委員、《中華泌尿外科雜志》編委、《協和醫學雜志》副主編、《中華外科雜志》編委。
從醫三十多年來,潛心研究泌尿外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諸多泌尿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有著獨到見解,手術技術精益求精,具有很高的造詣。特別是在腎上腺外科、微創泌尿外科、腎移植、泌尿男生殖系腫瘤、前列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診治了大量疑難病例,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來,開展機器人腹腔鏡微創手術,服務廣大患者。
腎上腺外科疾病診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應用腹腔鏡等微創技術成功完成各種腎上腺腫瘤、腎上腺皮質增生的治療超過2000例,臨床經驗豐富,手術技術精湛。與內分泌科、麻醉科、心內科、ICU合作成立嗜鉻細胞瘤診治協助組,使得該病的圍手術期死亡率大幅下降,多年維持零死亡;成功診治百余例高危嗜鉻細胞瘤,包括:心臟、縱隔、胸腔、下腔靜脈周圍、大體積腫瘤等各種復雜疑難病例。在疑難少見病腎上腺大結節增生疾病的診治上,勇闖難關,另辟蹊徑,提出腎上腺大部分切除術的理念,進行系統深入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在美國泌尿外科年會上做學術報告,獲得高度評價。主持制訂《中國腎上腺外科疾病診治指南》,推廣具有協和特色的腎上腺功能腫瘤的圍手術期處理經驗,使之成為工作常規。在國內外先后發表腎上腺外科專業論文100多篇。《腎上腺外科疾病診治標準體系建立》獲中華醫學科技獎,《腎上腺外科基本基礎與臨床研究》獲華夏醫學科技獎。
泌尿男生殖系腫瘤診治成效斐然,特色鮮明。早期局限性腎癌,強調保留器官手術治療;不僅臨床治愈腫瘤,而且患者生活質量高。晚期腎癌強調綜合治療,開展轉移性腎癌靶向治療、腎癌新輔助靶向治療,診治經驗豐富。將各種微創技術應用于尿路上皮癌診治,除傳統的TURBt外,還開展輸尿管鏡激光腫瘤切除術、輸尿管軟鏡腎盂腎盞腫瘤激光切除術,取得了良好的療效。開展尿路上皮腫瘤化療,包括: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全身化療、膀胱癌新輔助化療、高危尿路上皮癌術后輔助化療、髂內動脈灌注化療等,形成標準化體系化治療,顯著延長了患者生存期。本世紀初,在國內最早一批開展前列腺近距離治療,不僅根治了前列腺癌,而且保留了患者性功能、避免了尿失禁,最大程度保證了患者高質量生存;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性開展經會陰前列腺飽和穿刺活檢術,成功解決了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的感染和出血等臨床難題,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檢出率。該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局發明專利。規范化開展前列腺癌的化療,使得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微創泌尿外科技術勇攀高峰,精益求精,《人民日報》人才版曾盛贊其“手術臺上的藝術家”。90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展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1993年在《中華外科雜志》上發表相關論著。隨后,逐漸將腹腔鏡微創技術推廣運用到整個泌尿外科疾病的診治,建立良好的團隊。2012年成功實施國內首例3D腹腔鏡手術,2013年在《中華泌尿外科雜志》上首先發表3D腹腔鏡手術論著,舉辦國內多期培訓班,促進該技術國內推廣。目前著重研究和開展機器人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曾擔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微創學組副組長,獲“金膀胱鏡獎”。
先后承擔、協作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教育部、衛生部多項科研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省部級、院內、院校等科研項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結果;曾獲得3項衛生部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專利局發明專利,數十項院校醫療成果獎;在國內外發表專業論文300多篇,其中SCI收錄數十篇。
2006年被評為“首都十大健康衛士、首都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07年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14年榮獲“中國醫師獎”;2016年榮獲“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獎”“金柳葉刀獎”“首都名醫金牌醫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