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是 1959 年為建設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大型水力發(fā)電站——新安江水力發(fā)電站筑壩攔江蓄而成的一座人工湖。經數(shù)年來景區(qū)改造的不斷完善,已成為首批國家 5A 級旅游區(qū)、全國青年文明號景區(qū)、全國黃金周旅游直播點、浙江十大度假勝地。在多姿多彩的山巒和島嶼聳峙的水面上,形成了1078 個翠島,并將整個湖面分割成中心、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五個各具特色的湖區(qū)。
千島湖的特色之美可用“綠”和“清”兩個字來概括。
我們先來說說“綠”。千島湖的綠色層次分明,錯落幽美。從表面上看,一眼望去,千島湖是單純的綠色。湖區(qū)四周綿延起伏的遠山,層層疊疊,郁郁蔥蔥,島上森林墨綠欲滴。可以說:是森林染綠了島嶼,森林澄清了湖水,森林凈化了空氣,使人感到這里的山綠水綠島綠,就是連這里的雨煙、霧靄、雨絲也充滿了綠意。綠色滲透了這里的高山、湖水、森林、島嶼,一片片森林、一個個綠島,就像一副潑墨山水畫,還像一首首的山水詩、一曲曲的抒情歌,所以千島湖又稱為“綠色千島湖”。
被半島和島嶼分割的湖山空間,形成了近、中、遠的景觀,且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由近及遠,千島湖湖水呈現(xiàn)出深綠、淡綠、灰綠、白綠色的顏色變化,千島湖四周的山和湖中的島嶼也呈現(xiàn)深綠、淡綠、灰綠的層次變化。
千島湖綠色的組合也十分和諧。湛藍的天空,綠色的森林,星羅棋布的綠島,碧綠的湖水,由于半島和島嶼的空間分割,使本來就很相近的色彩自然而然地過渡,溶合成以綠色為主色調的種種綠色,組合得是那么和諧美妙,使綠色本身富有更多的層次美。
綠色能給人一種寧靜、平和、柔和、濕潤、舒適和愉悅的心理感受,千島湖能使人們暫時遠離喧囂的城市,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使浮躁的心在一片片綠色中得到安寧,忘卻工作的煩惱和塵世間一切恩怨,使你的靈魂得到凈化。同時,綠色也是一種健康的色彩,它可以滋養(yǎng)你的眼睛,沁你的心脾,請你盡情地張揚你的個性,張開雙臂擁抱千島湖這一片綠色,并盡情地吮吸,把你的五臟六腑洗得干干凈凈。
另一方面,千島湖四時皆有美景、處處皆有景觀!
千島湖的半島和島嶼把千島湖分割為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和中心五大湖區(qū),從空中鳥瞰千島湖,它就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鑲嵌在青山碧水之中。當你乘坐游艇從一個湖區(qū)到另一個湖區(qū),從一座島嶼到另一座島嶼,繞過看似相隔實則相通的湖灣時,給人一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湖面忽寬忽窄,空間時高時低,好像走不到湖的盡頭,給人一種島外有島、湖外有湖的層次感。更不可思議的是:湖水漲落區(qū)形成的蛇形蜿延的湖岸線就象一條飄逸的金絲帶,讓你想起《絲路花雨》中的“敦煌飛天”。
不同的季節(jié),湖水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春天,湖水綠中帶黃;夏天,綠中帶翠;秋天,湖水綠得明凈;冬天,綠得深沉、渾厚。不同的天氣,湖水又是變幻莫測的。晴天湖水明朗秀麗,霧天湖水煙霧朦朧,雨天湖面上如同披上了一層白紗。
春天的千島湖,春意盎然,仿佛即將誕生一個新的生命,給人一種生命的張力。杜鵑花在萬綠叢中向游客展現(xiàn)它美麗的笑容,成片的油菜花似乎在向你招手致意。夏天,千島湖郁郁蔥蔥,向人們充分張揚它的生機和活力;秋天,層林盡染,滿山的紅葉給你帶來無限的遐思和夢想;而冬天的千島湖卻給你帶來溫暖的憐愛和深沉渾厚的關懷。據(jù)農大的一位教授講,他曾在夏秋之際帶領一批學生來千島湖實習,在中心湖和西南湖交界的湖面上看到了海市蜃樓的景象,這說明千島湖還帶有海洋性氣候的部分特征呢!
再一方面,當你身處千島湖的中心,你會由衷產生一種“我是千島湖的主人”這樣一種自豪感。人類來自大自然,又回歸大自然,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當你行船千島湖時,當你瞭望這廣闊的湖面、眾多的島嶼、茂密的森林、曲折的湖岸線時,常常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身處這么開闊的湖面上,卻處處感到自己處在千島湖的中心,仿佛自己就是千島湖的主人,感到真正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來到了生命的源頭,達到了忘我或者無我的境界。上世紀四十年代有位詩人曾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是這樣的:“湖山本是天然畫,我是山水畫中人”。只有此時此刻你才會感到人與世界是那么的和諧,那么的統(tǒng)一。你會由衷地感謝大自然賦予人類如此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人類用勞動、甚至生命去呵護。這樣的地方值得我們用眼睛、鼻子及你的心靈去感受它的美麗。
千島湖是 1959 年為建設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的新安江水電站而形成的人工湖,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以觀光旅游、水上運動、休閑度假、會展產業(yè)等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湖泊型風景區(qū)。千島湖建成后,經過近五十年的封山育林和涵養(yǎng)水土,造就了今日千島湖境內森林繁茂、空氣清新、湖水透澈的秀美山水風光。
千島湖水面面積 573 平方公里,蓄水量 178.4 億立方米,是杭州西湖蓄水量的 3000 倍;千島湖平均水深 34 米(注:淳安縣水產科學研究所 1983 年《新安江水庫漁業(yè)資源調查報告》項目材料中的數(shù)據(jù)為:新安江水庫平均水深 30.44 米),最深處達 100 米;透明度年平均 7 米,大壩附近最高達 15 米,年平均水溫 20.0℃左右;平均含沙量 0.007 千克/立方米水體,PH 平均 7.5,溶解氧平均 8.2mg/L,有機物耗氧平均 4.3mg/L,亞硝酸鹽氮平均 0.008mg/L,氨氮平均0.007mg/L,磷酸鹽平均 0.006mg/L,鈣離子平均 13.12mg/L,鎂離子平均 2.2mg/L,氯離子平均 5.09mg/L。千島湖水屬國家一級水體,不經任何處理即可直接飲用。
二、千島湖旅游自然資源
千島湖風景區(qū)風景資源眾多,類型豐富,品質優(yōu)良,分布面廣。
1.碧波浩瀚,湖水清澈。千島湖匯水區(qū)域達 10442 平方公里,千島湖水質良好,平均達到國家 I 類水質標準。
2.千島百姿,港灣幽深。千島湖中大小島嶼形態(tài)各異,群島分布有疏有密,羅列有致。群集處形成眾島似連非連,湖面被分隔得寬窄不同、曲折多變、方向難辨,形成湖上迷宮的特色景觀,更有百湖島、百島湖、珍珠島等千姿百態(tài)的群島、列島景觀;島嶼稀疏處,湖面開闊、深遠、浩渺,宛如海面。湖灣幽深多姿,景色絢麗多彩。
3.植被豐富,森林繁茂。森林覆蓋率達 95%,有“綠色千島湖”之稱,并在 1986 年 11 月被林業(yè)部批復為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風景區(qū)植物種類非常豐富,有維管束植物 1824 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有 20 種。景區(qū)還保存比較完整、面積較大的闊葉混交林區(qū)及千畝田、磨心尖的植物分布群落等,都是組織植物景觀、植被考察和開展專項旅游的特色資源。
4.動物繁多,景觀獨特。千島湖內有 114 種魚類,其中鯉形目 71 種,鱸形目 23 種,鮎形目 11 種,鱘形目和胡瓜魚目各 2 種,合鰓魚目、鰻鱺目和青鳉目等 5 目,各有魚類 1 種。千島湖形態(tài)各異的魚類資源,使千島湖擁有“魚躍千島湖”、“水下金字塔”等奇特景觀,可開展豐富多彩的展覽、垂釣、圍捕等特色旅游項目。鳥類資源也很豐富,有 224 種,冬季候鳥、相思會歌、老鷹叼魚、鷺鷥捉魚等景觀都非常精彩。野生動物資源中獸類動物有 51 種,爬行類 50 種,昆蟲類 16 目 320 科 1800 種,兩棲類 2 目 4 科 12 種。湖島環(huán)境很適宜野生動物的生長、繁殖和引種,這不僅有利于繁殖更多的野生動物,而且可以發(fā)展以動物為主題的島嶼或景點。
5.溪谷峰巖,交相輝映。地貌景觀豐富,石灰?guī)r、丹霞地貌、薄層灰?guī)r、花崗巖……,其組合變化,多姿多彩。其中石灰?guī)r地貌景觀有千島湖石林、桂花島、羨山等七處;丹霞地貌如屏峰巖兩側的“腰子石”、“飛來石”等,是“兩江一湖”內唯一具有觀賞價值的“丹霞地貌”景觀;由于地質構造運動,還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山峰、峭壁、巖石、峽谷景觀,如石柱源、全樸溪、二十五里青山,尤以仙人潭、金坳幽谷最具特色。
6.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千島湖四周群山連綿,林木繁茂,鳥語花香,生態(tài)環(huán)境絕佳,資源十分豐富,共有植物 1786 種,還盛產茶葉、蠶桑、木材、毛竹等,一年四季時新鮮果,土特產品非常豐富。湖內淡水魚有 114 種,年捕魚量達 5000 多噸。
三、千島湖發(fā)展歷程
千島湖的旅游業(yè)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低到高、從觀光到休閑再到度假轉型幾個發(fā)展階段。
1.從無到有階段(1982 年—1992 年)。1982 年 1 月設立縣旅游管理辦公室,正式拉開了千島湖風景區(qū)旅游建設的序幕,1985 年 9月成立千島湖管理局。到 1992 年,旅游業(yè)總收入達到 0.24 億元,已開發(fā)景點 15 個,初步奠定了千島湖旅游區(qū)的總體發(fā)展格局。
2.由小到大階段(1993 年—2002 年)。在此期間,淳安縣大力開發(fā)旅游業(yè),出臺了“誰投資、誰經營、誰收益”和“多投資、多收益”的政策,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各方投資建設千島湖的積極性。1995 年起開始推行景區(qū)通票。1998 年開始,千島湖進行了切實有效的“景點革命”,通過關停并改,對湖區(qū)的景點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造,由 23 個減少到 13 個,總投資達到 2 億元人民幣。
3.從觀光到休閑度假的轉型階段(2002 年—至今)。近年來,千島湖正在從單一的觀光旅游向集觀光、休閑、度假、會議、體育運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轉變。淳安縣縣委、縣政府對千島湖旅游轉型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提出了旅游轉型重點要體現(xiàn)在“七個轉變”上:旅游業(yè)態(tài)形式要從單一的觀光型向觀光、度假、會議、運動等綜合型轉變;旅游項目開發(fā)要從單一的平面型向水、陸、空立體方式轉變;旅游產業(yè)構成要從單一的游覽向吃食住行游購娛綜合產業(yè)轉變;旅游客源結構要從現(xiàn)在的長三角游客為主轉到面向全國乃至世界游客上來;旅游受益范圍從千島湖鎮(zhèn)延伸到千島湖的外圍鄉(xiāng)鎮(zhèn)及全縣;旅游文化內涵要從青山秀水轉到錦山秀水和文獻名邦的并重上來;旅游發(fā)展目標要從旅游大縣轉到旅游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