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唱片公司思路做品牌
在化妝品電商行業,第一個公開站起來說賣代理品牌不賺錢的就是樂蜂,敢于對外這樣說,是因為樂蜂網有自有品牌這樣一個殺手锏,而且這個殺手锏目前已經占據到樂蜂銷售額的40%,并且有著比較高的利潤。
4年前做電商B2C網站樂蜂時,李靜挖了很多傳統零售行業的人加盟,他們對李靜說,如果只賣代理品牌以后怎么辦?李靜當時的回答是“到時候再說吧”,但這些零售出身的人堅持要做自有品牌,因為他們已深知賣別人的產品肯定難賺錢,所以現在樂蜂網并不像其他電商那樣日子難過。
李靜的東方風行集團下面三部分業務,傳媒、樂蜂網、自有品牌。雖然東方風行未對外披露過盈利情況,但李靜透露傳媒業務盈利,樂蜂網B2C業務虧損,但加上自有品牌這部分業務也能夠盈利。
尤其是傳媒業務每年做的項目有非常多藝人資源,大家很樂意主動幫樂蜂網和自有品牌拍宣傳照或者轉微博,在電商燒錢打廣告的時代,樂蜂網初期節省了不少成本。也就是在去年,東方風行完成了第二輪4000萬美元的融資,主要資金都將用于樂蜂網和自有品牌。
經常有投資人會和李靜說,“我給你錢,砸廣告給自有品牌。”但李靜有自己的堅持,“我做的還不夠好,為什么要打廣告呢?盲目廣告只會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李靜更喜歡的是,通過明星口碑傳播然后引爆銷售,但這需要一個漫長時間的積累。
“我永遠都和投資人說,做電商樂蜂網是快的,品牌是慢的,如果讓我用樂蜂的速度去做品牌,那就是讓小孩兒穿大人衣服,滑稽的要命。”李靜說,“消費者只有品牌能把補水做好,才能相信品牌做美白,相信做美白時,才可能品牌賣800一瓶的抗衰老,消費者也能接受。”
事實上除了精油以外,李靜自有品牌都是從一些最基礎的護膚品類開始,比如面膜、沐浴、身體乳等等,然后慢慢擴展品類。而幫明星開發產品,原本并不是李靜計劃中的事情,而是李靜自己的產品一年賣過億元,小P老師的彩妝產品也一年賣過幾千萬元,于是明星朋友們都找過來。
在自有品牌上,李靜帶著許多臺灣達人在內地賺了錢,比如Kevin、小P老師和梅琳。每年公司都會為每個品牌梳理定位,這些品牌不僅在樂蜂網上賣,還會入駐天貓、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李靜的目的是想給這些品牌更大的發展土壤,“把他們捧紅”。
其實這是類似唱片公司的做法,也是李靜從他老公黃小茂身上學到的。黃小茂曾任華納唱片中國區總裁,華納旗下會簽約很多藝人,但是捧紅一個王力宏就能夠養華納三年,而即便王力宏跳槽了,可能還會有楊丞琳涌現出來。
“我做了這么多品牌,不能說大家都紅,這要看造化,但只要有一個成功就是未來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李靜說。
這些明星資源也是樂蜂網與其他化妝品電商網站最大的區別,今年樂蜂還陸續推出4個明星品牌,獨特化和個性化是李靜希望打造的服務,同時樂蜂網還推出了潮人衣櫥,由李靜挑選國內外設計師品牌,做成國外IT集團的概念,最后落地到線下做體驗店。
在目前這個時代,做藝人哪怕是過氣都會過的不差,比較起來李靜太能折騰了。自己做制片人拍電視劇的文章就對李靜說,“我做制片人都覺得特別難,始終最弄不明白的就是你,你為什么要做這么多事情。”李靜覺得有些沒法回答。
當年從電視臺走出來的時候,李靜回頭對電視臺說了一句話,“等我再回來的時候我要跟你簽合同”,后來她做到了。李靜身上就是有種特別不服的勁兒,在她開始投入做樂蜂網的時候,連第一份說明書都是自己寫的。
而最近她也參加了最新一期《贏在中國》的錄制,和汪小菲等在內的12個創業者一起,化身為草根選手做商業項目對決。連軸轉的拍攝進度以及各種需要解決的任務,讓向來堅強的李靜也幾次被累哭,即使如此,李靜在自己的微博上只給出兩個字的評價——值得。
“我太熱愛這個公司了,帶給我的驕傲也很多,要不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這么多潛能,我已經欲罷不能。”李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