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癥的一部分,多發生于成年人。病程長,癥狀頑固,較難治愈。多因急性咽炎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以及鄰近器官病灶刺激如鼻竇炎、扁桃體炎,鼻咽炎、氣管炎等引起。煙酒過度,粉塵及有害氣體刺激亦為常見病因。此病常為上呼吸道性炎癥的一部分,并與某些全身性病癥如貧血,糖尿病、便秘、心臟病,腎炎、肝硬化等引起局部末梢循環障礙有關。慢性單純性咽炎發作時咽部可有各種不同的感覺,如異物感,干燥,灼熱,微痛等,咽分泌物增多,粘稠,故常有清嗓動作,吐白色粘痰,嚴重者可引起刺激性咳嗽及惡心,嘔吐。咽部檢查見粘膜彌漫充血,血管擴張,色暗紅,附有少量粘稠分泌物,懸雍垂腫脹或松弛延長。本病是以咽部紅腫疼痛,或干燥、異物感,咽癢不適等為主要表現的咽部疾病。
從病理學上,慢性咽炎可分為以下5類:
1.慢性單純性咽炎
此種類型較常見,表現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病變主要集中在咽部黏膜層,其血管周圍有較多淋巴組織浸潤,也可見白細胞及漿細胞浸潤。黏膜及黏膜下結締組織增生,可伴有黏液腺肥大,腺體分泌功能亢進,黏液分泌增多且較黏稠。
2.慢性肥厚性咽炎
又稱慢性顆粒性咽炎及咽側炎,慢性單純性咽炎遷延不愈可形成慢性肥厚性咽炎,此種類型在臨床中也很常見。咽部黏膜層充血增厚,黏膜及黏膜下有廣泛的結締組織及淋巴組織增生,在黏液腺周圍的淋巴組織增生突起,表現咽后壁多個顆粒狀淋巴濾泡,可呈慢性充血狀,亦可多個淋巴濾泡融合為一體。黏液腺內的炎性滲出物可被封閉其中,在淋巴顆粒隆起的頂部形成囊狀白點,破潰時可見黃白色滲出物。此型慢性咽炎常累及咽側索淋巴組織,使其增生肥厚,呈條索狀。
3.萎縮性及干燥性咽炎
臨床中較少見。發病初期黏液腺分泌減少,分泌物稠厚而干燥。繼因黏膜下層慢性炎癥,逐漸發生機化及收縮,壓迫腺體與血管,使腺體分泌減少和營養障礙,致使黏膜及黏膜下層逐漸萎縮變薄。咽后壁上可有干痂或膿痂附著,通常伴有臭味。
4.慢性過敏性咽炎
又稱慢性變應性咽炎。為發生于咽部黏膜的由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變應原刺激咽部黏膜,使合成IgM的漿細胞轉化為合成IgE的漿細胞,IgE又附著于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表面,使咽部黏膜處于致敏狀態。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接觸機體后,變應原與介質細胞表面的IgE結合,導致介質細胞脫顆粒,釋放包括組胺、合成前列腺素等多種炎性介質,可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腺體分泌增多,引起過敏反應。而食物性過敏原主要通過補體C3、C4途徑引起過敏反應。慢性過敏性咽炎多伴發于全身變應性疾病或變應性鼻炎,亦可單獨發病。季節性慢性過敏性咽炎,其癥狀可有季節性變化。如對食物過敏,可在進食致敏性食物后出現慢性咽炎的相關癥狀。
5.慢性反流性咽炎
與胃食管反流相關。胃液由于胃食管反流直接損傷咽部黏膜或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的慢性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