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發生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的、短暫性、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發作持續數分鐘,通常在30分鐘內完全恢復,超過2小時常遺留輕微神經功能缺損表現,或CT及MRI顯示腦組織缺血征象。TIA好發于34~65歲,65歲以上占25.3%,男性多于女性。發病突然,多在體位改變、活動過度、頸部突然轉動或屈伸等情況下發病。發病無先兆,有一過性的神經系統定位體征,一般無意識障礙,歷時5~20分鐘,可反復發作,但一般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無后遺癥。
中醫學對中風先兆證的認識最早可追溯到《內經》,如《素問·調經論》曰:“氣血未并,五臟安定,肌肉蠕動,命曰微風”。至金元時期劉河間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指出:“中風者,俱有先兆之證。凡人如覺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動者,三年內必有大風之至……宜先服八風散、愈風湯、天麻丸”。王清任在《醫林改惜》中詳細記載中風先兆癥狀34種,突出描述了一過性癥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