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24日,少城時代歌手梁博新的演唱會一連兩天,在北京世紀劇院震撼開唱。梁博一氣呵成,無休息、無間斷、無樂譜、無翻唱、無返場,以 近乎極致的方式呈現了專輯12首原創歌曲,與唱片風格完美銜接的舞美、燈光,以及出色、成熟的現場發揮,真真正正做到以一場演唱會來演繹一場唱片。這場由 梁博擔任音樂總監的個唱,在業界也獲得了一致盛贊,梁博在吉他技術和演唱方面的功底,以及對待現場音樂的激情和認真,令媒體和諸多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梁博演 唱會是近來少有的LIVE現場,聽梁博就應該去聽現場,梁博現場的感染力無與倫比。來自世界各地的歌迷從頭唱到尾的全場大合唱更是體現了梁博的超強人氣和 專輯的傳唱度。梁博在個唱上不僅感謝所以支持他站在舞臺上的人,還特別感謝了導師那英。
梁博演唱會名為新的,他說一切要從這里開始。
2012年9月30日,來自東北的90后梁博奪得了《中國好聲音》第一季冠軍,之后他就淡出了人們視線,即便外界傳他拿冠軍是某贊助商內定,他本人也 未作任何回應。日前,梁博終于回歸,他用一張原創專輯回答了梁博去哪兒了這個問題:消失這一年半里,他安心寫歌、簽了張靚穎的公司、到美國做專輯 后期……日前梁博接受了新京報的專訪,采訪中他不斷地強調自己有要堅持的東西,不愿意盲目改變,或觸及底線,而這也是他為什么在奪冠后不趁熱走向市場的原 因。
比賽后他去哪兒了?
比賽結束后,我安靜了一段,寫寫歌。大概去年7月正式進棚錄音,在美國待了5個月左右,我每天去琴行,游覽,看很多洛杉磯街頭藝人的表演,然后在家 待著、彈琴。我去的時候目的性很強,我告訴自己要放松,可以度假的時候去,而這次去就是做這張專輯,所以腦子里沒別的事,天天就想著那一件事兒,一直 都很享受。
改變
我沒有改變這是事實
新京報:之前崔健提醒你要小心想改變你的人。這次回歸,你自己內在有變化嗎?
梁博:崔健說得對。從比賽到現在,周圍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想改變我。我有時想反問他們,如果我真的在比賽后盲從了那些建議,改變了,還會有今天的我 嗎?我沒有改變,你可以說我犟,可以說我不對,但冠軍是我,我沒有改變,這個是事實。我并非一個不接受外界條件,不開明的人,但我有我的底線,不可觸碰。
商業
只要合適的應該配合
新京報:現在回歸是做好準備進娛樂圈了嗎,會跑商演嗎?
梁博:我覺得只要合適的話,覺得舒服,應該配合,這是好事。一個基本問題是,你的生活來源從哪里來?這是你的工作,并不是你背離了什么,是很正常的一個事。在有底線的同時,選擇最適合你,對你事業開發、拓展最有利的進行合作,這些我都能接受。
底線
不能因為職業改變了自己
新京報:你的底線是什么?
梁博:我的底線就是不能因為我的工作和職業改變了我自己。我不能因為配合一些宣傳,配合一些音樂,我是個話少的人變成話多了,我是個穿衣簡單的人穿多了,你給我兩百萬就啥事都干了,干不了。這個就是底線,我就是這樣的。
專輯
你會聽到我現在的樣子
新京報:新專輯還滿意嗎?
梁博:專輯還是比較滿意的,首先它是按照我的思路去做的,力求簡單直接,讓這首歌直接地在你聽覺上帶來享受。我覺得我做的是音樂,做的不是精神,那都是之后的東西。這張專輯就是23歲的我,是完全跟我現在統一的東西。
2012年夏天,在《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獲得冠軍的梁博一舉成名。然而與其他好聲音學員的軌跡不同,他并沒有直步邁進歌壇,而是淡出人們視野,去美 國投入到新專輯的醞釀之中。絕不空手而歸,我有自己的感恩方式。他帶著首張創作大碟《梁博》及兩場演唱會回到暌違一年多的歌迷面前。
前日,梁博在京舉行新專輯、演唱會簽售會為將于23日、24日在世紀劇院的個人演唱會預熱。一貫以話不多形象示人的他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卻滔滔不絕。23歲的他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這種成熟不是被左右的世故,而是源于對音樂的熱愛與堅持。
成名前
想要的生活就是每天跟音樂有關的
新京報:什么時候喜歡上音樂的,父母在你成長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梁博: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最開始學的是美術,單純的因為喜歡。大概是五六年級的時候,我們畫室的老師說可以在畫畫的時候聽歌。后來發現每天基本上 只是聽歌,不畫畫了。不是說不喜歡美術了,而是喜歡上音樂就瘋狂喜歡了。我爸媽非常支持我,小學六年級過生日,他們給我買了一把吉他,大概是初中以后開始 正式學。后來看到我玩命地練,就明白我從美術轉向音樂不是三分鐘熱情。
新京報:我翻看了你之前的微博,注意到2012年你曾在微博上感慨過高考,讓我想起太多,那個期間你似乎情緒很復雜。
梁博:我讀的高中屬于音樂類藝術中專,那時候很散漫,沒什么課,有的時候想排練、演出,這根本就不可能,就一直混。我每天內心都有一種非;诺母 覺,就想能不能干點正事。我再混就得瘋,本身我就不想混。然后考大學,吉林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是我的第一志愿。很多人覺得考上大學就是天堂了,但對 于我來說那不是釋放,而是終于能規劃自己的事了,我要學琴,要在大學里面演出。其實,我想要的生活就是每天跟音樂有關的。
新京報:什么時候發覺自己有創作能力的?上學時期待有怎樣的演出?
梁博:初中那個時候完全是瞎寫,那會兒做的歌沒法聽。那些歌在網上掛著,歌迷有時候翻出來其實我特別頭疼,但是我又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拒絕他們,因為你又沒有新作品。至于演出,能讓我上臺就行。只要上臺,我表達的這個音樂是我們之前在一起設計好的,是我真實想表達的就行。
比賽中
那英轉身的畫面我會記一輩子
新京報:看樣子你不像是一個很愛出風頭的同學,當時為什么會參加比賽?
梁博:《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時候到我們學校選人,我的老師權振東告訴我的。他說這個比賽你去你什么都不圖,你就圖你學音樂這么多年,這是個好的平臺,讓他們點評點評你。我說就憑著這個,我也得去。我就要一句話,讓老師看看我唱的怎么樣,沒想過名次什么的。
新京報:你是一個會懼怕比賽的人嗎?
梁博:我從不懼怕比賽,但是我發自內心地不喜歡比賽,做音樂是一種享受,聽音樂也是一種享受,我總覺得這種東西不應該以一個競技的形式出現。但是這個完全是我個人對音樂看法的東西,因為它可能還有商業和大方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