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容易患各種類型的中耳炎。由于兒童難以描述耳痛、耳悶或聽力下降等癥狀,臨床上常容易漏診或誤診,家人也容易忽視,很容易轉為難以治療的慢性中耳炎。因此,應重視對兒童中耳炎的了解和普及。對于孩子來說,感冒時要注意是否出現耳痛、流膿的情況。平日里需要注意孩子的聽力表現,看電視的聲音是否太大。鼻、鼻咽部病變必須積極治療。孩子晚上打呼嚕需要去醫院檢查是否是腺樣體肥大。
小兒急性中耳炎的治療
小兒急性中耳炎的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暢通引流、針對病因治療。早期使用足夠的抗生素來控制感染。鼓膜穿孔后,取膿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挑敏感抗生素。鼻內施用麻黃堿可減少咽鼓管和咽部開口的腫脹,以促進引流。同時注意休息,調整飲食并給予全身支持治療。鼓膜穿孔前,可局部使用酚甘油滴耳液,以消炎止痛。由于本藥對中耳粘膜有腐蝕性,鼓膜穿孔后應立即停用。如果癥狀較重,鼓膜明顯膨出,治療后無明顯緩解,可在無菌操作下進行鼓膜切開術,以利引流順暢。鼓膜穿孔后,應徹底清除外耳道內的膿液,并局部使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液。感染得到控制后,穿孔通常會自行愈合。如果炎癥消退,穿孔長期不愈合,轉為慢性中耳炎,可以進行鼓膜修復術。同時積極治療鼻咽或鼻腔疾。蝗缦贅芋w切除術、下鼻甲手術等。
兒童慢性中耳炎的治療
慢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療包括藥物和手術。根據類型使用不同的方法。
1.單純型:以局部用藥為主。當膿液停止排出并且耳朵完全干燥后,穿孔可能會自然愈合。如果穿孔沒有愈合,可以進行鼓膜修復術或鼓室成形術。
(1)局部用藥:根據不同病變選擇藥物: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藥物的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溶液、氯霉素可的松溶液、3%氯霉素溶液、1%小檗堿溶液等。當鼓室粘膜充血、水腫,或有膿液或粘液時使用。 酒精或甘油制劑,如4%硼酸酒精、4%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適用于粘膜炎癥逐漸消退、膿液很少、中耳粘膜流膿的患者。水腫、潮濕。 粉劑,如硼酸粉、氯霉素硼酸粉等,只有在穿孔較大且膿液很少時才使用,以幫助耳朵干燥。
(2)局部用藥注意事項:用藥前,先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外耳道、中耳腔內的膿液,然后用棉簽擦干凈或用吸引器吸去。滴藥前先排膿。 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時,應參考中耳膿液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來確定合適的藥物。中耳局部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可引起內耳中毒,應謹慎或盡量少用。 粉末要少用。粉末應該是細粒且易溶解的。一次用量不宜太多。只需在鼓膜上撒一薄層即可。穿孔較小且膿液較多時不宜使用,因為粉末會堵塞穿孔,妨礙引流。滴耳法:患者取坐位或臥位,患耳朝上。輕輕向后上方拉動耳廓,將34滴藥物滴入外耳道內。然后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數次,促使液體通過鼓膜穿孔流入中耳。幾分鐘后您可以改變位置。注意滴耳劑的溫度應盡量接近體溫,以免引起頭暈。
(3)為了改善聽力,可以進行鼓膜修復或鼓室成形術,但應在中耳腔炎癥消退、膿液停止流23個月、咽鼓管通暢后進行。對于較小的穿孔,可以在門診進行燒灼。用50%三氯乙酸燒灼穿孔邊緣,然后敷上一層薄薄的覆蓋物(如酚甘油棉片、硅膠膜等)起橋梁作用,促進新鼓膜的生長和愈合沿著覆蓋物的膜上皮。有些可能需要幾次療程才能治愈。
2.骨潰瘍型:
(1)對于引流順暢的患者,以局部用藥為主,但要注意定期復查。
(2)中耳肉芽可用10-20%硝酸銀燒灼或刮除術去除,中耳息肉可用圈套器去除。
(3)對于引流不暢或疑似并發癥的患者,應根據病變范圍行改良根治性乳突切除術或根治性乳突切除術,酌情同時行鼓室成形術,重建聽力。
3.膽脂瘤型:應盡快行改良根治性乳突切除術或根治性乳突切除術,徹底切除病灶并預防并發癥,以獲得干耳,并酌情行鼓室成形術以改善聽力。
手術治療
1.慢性單純性、潰瘍性中耳炎
(1)清除周圍感染病灶。影響鼻通氣的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應手術切除并矯正。慢性鼻竇炎應從根本上治愈。慢性扁桃體炎和增生性肥大應去除,特別是兒童的增生性肥大和炎癥是中耳炎長期不愈的原因。中耳炎在去除后通常愈合得更快。
(2)鼓室成形術的目的是去除病灶,重建聽力。
(1)鼓膜修復術在中耳炎、耳干后12個月進行。挑基于穿刺尺寸的修復方法。
(2)上鼓膜吻合術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進行。
(3)乳突根治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但也可以嘗試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