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個生鮮電商領域的融資消息的同時,一波暗流也正悄然流動。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幾乎懸掛在眾多持續燒錢的生鮮電商頭上。
這一次被傳出來的是生鮮電商平臺美味七七。曾幾何時,美味七七是被亞馬遜投資的、在華東地區認為是很有實力的生鮮玩家,但有傳言其因為資金鏈斷裂,公司已經停止運營,開始進入清算環節。并且有公司內部公告流出。
億邦動力網多次嘗試和美味七七官方溝通,經過多次溝通后,官方終于承認該消息是確實的,但沒有透露更多的相關信息。
有業內人士指出,美味七七的突然倒閉讓人唏噓不已,并且揭露了一個赤裸裸的現實——如果生鮮電商找不到自己的盈利模式,而是一味投入,那么一旦資金燒光,面臨的是倒閉的必然結局。而這一事實讓很多大舉投入自建物流、燒錢補貼、轉型B端的生鮮電商都人人自危。
有行業人士指出,美味七七在物流配送上的巨大投入是其資金出現問題的一個重大原因。為了解前車之鑒,億邦動力網匯總了美味七七此前的一些布局和大把燒錢的舉措。
燒錢姿勢一:自建倉儲物流
在2015年年初的一份宣傳材料上,美味七七官方聲稱:“美味七七堅持源頭采摘,從國內外優質食品供應商中精挑細選,剔除中間環節,通過自建的冷鏈物流將新鮮食材直送到千家萬戶。”這側面反映了美味七七自建物流之重。
根據2014年底的信息顯示,美味七七當時有5000多個SKU,滬上中央倉儲達一萬多平方米;自建全程冷鏈物流,建有30個中轉“站點”覆蓋上海各區域,并已開通一日三送。當時,美味七七官方還表示銷售額位居行業靠前,可見其配送索要耗費的巨大的包裝以及人力成本。
曾有生鮮領域的商家向億邦動力網透露,每個線上生鮮訂單中耗費的包裝資料以及配送成本占其價格的50%,即用戶的一半錢都花在了包裝和配送上。為了滿足用戶低價的要求,很多生鮮電商不得以進行大規模的補貼。
美味七七全程自建的冷鏈物流也曾讓其驕傲不已。“傳統渠道的生鮮多數是爛掉的”,宓平舉例,“超市的水果損耗率至少在20%,也就是說100個水果擺上架就立刻壞了20個。”在她看來,這也正是生鮮電商挖掘“性價比”潛能以打開市場的機會。
為了降低損耗率,品控成為美味七七資源投放的重點。除了自創了全套進出貨檢驗標準,還在上海開發了三處總面積逾萬畝的專供蔬果農場基地。“我們會定點生產”,宓平說,“如果說我們有什么優勢,可能是質量標準定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