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建圈一條消息不脛而走:內蒙古包頭市緊急叫停了正在建設的地鐵項目。
《華夏時報》記者從包頭當地人士處獲知,包頭地鐵在今年8月就已停工,當地軌道辦、地鐵集團為此還發布過善后合同談判工作的消息。
這個地鐵項目之所以受關注,是在建設期被叫停。
無論是當地官方還是民間,對這個地鐵項目非常重視,當地媒體曾報道稱,“經歷了2016年勵精圖治、砥礪耕耘,包頭地鐵迎來了2017年這個項目建設史上的關鍵之年。”2017年4月7日,包頭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包頭地鐵時代正闊步走來。2017年5月21日包頭市軌道交通項目開工,四大班子主要領導都出席了開工儀式。
本報記者了解到,事實上,早在2010年,包頭市就正式啟動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編制和申報工作同時展開。
2016年9月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關于印發包頭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2016-2022年)的通知》,成為全國建設軌道交通的第43個城市。文件顯示:包頭市地鐵項目規劃六條線路,總長度182.5公里,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為305.52億元。其中,資本金占40%,計122.21億元,由包頭市財政資金籌措,其他資金通過國內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解決。
據公開資料顯示:“包頭地鐵項目中,最流行的PPP項目也在地鐵中充分實施。”資料介紹稱:包頭地鐵集團已進入開工前的沖刺階段,近日多次組織工程規劃、PPP實施方案、管廊設計專家評審會,打好前期開工準備和資金籌措的“組合拳”,讓地鐵設計更加合理、資金使用更加有效、建設更加有序。另外,地鐵沿線地下綜合管廊與地鐵控制中心項目將要與地鐵項目同期建設。
至于停工原因?據財新網披露,今年8月初,內蒙古自治區70周年大慶。中央代表團參加70周年大慶,領導人轉達中央意見,包頭地鐵建設所需資金達300多億元,投資額較大,與包頭市財政收入不匹配,建議把地鐵工程停下來,節省資金用于支持企業發展。
包頭市政府官網信息顯示,2016年,包頭市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71.2億元,較上年增長7.5%。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5.2億元,較上年增長5.6%,其中交通運輸支出13.2億元,增長44.2%。
有知情人透露,該地鐵項目被叫停主要是出于對地方債和金融風險的擔憂。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申報地鐵有系列基本條件,包括GDP、財政收入、城區人口等均有要求。
至于包頭地鐵項目未來將何去何從,包頭市發改委、城建委、地鐵公司等單位均未給出明確答案,不過,當時包頭本地論壇網友反應激烈。
不僅是包頭,有消息稱內蒙古首府城市呼和浩特的3、4號線地鐵項目也被叫停,另外,其他規劃中的地鐵未獲批復。
最近,一則武漢市發改委關于城市地鐵的回復引起關注,武漢市發改委在回復中表示,國家要求國家發改委對全國軌道交通建設情況重新評估,在此基礎上行程分類管理意見,待國家批準后再啟動審批工作。
無獨有偶,根據咸陽市披露的重大項目動態顯示,西安地鐵新一輪規劃也未獲得發改委的批復。咸陽市政府在其官網發布了《強化溝通銜接 加快工作進度持續推進地鐵規劃建設工作》,內容顯示:一是,目前國家發改委對地鐵建設規劃審批持更為審慎的態度,年內取得批復難度較大。二是建設規模將壓縮。國家發改委認為,本期建設規劃規模偏大,應控制在200公里以內。
文件還明確提到:受奧凱“問題電纜”事件和近期包頭地鐵建設存在的政府舉債及金融風險等問題的影響,目前國家發改委對地鐵建設規劃審批持更為審慎的態度,年內取得批復難度較大。
東部某省份發改委人士向媒體表示:包頭地鐵暫停后,現在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發改委,在審批地鐵項目時,都更加關注金融風險。過去,審批只注重技術可行。現在,技術和資金要雙重考量。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開始申報或規劃自己的地鐵項目,據了解,目前,咸陽、銀川、西寧、揚州等城市地鐵規劃已經進入申報流程,等待國家發改委批復。唐山、保定、煙臺、株洲、九江等城市正在抓緊研究和制定地鐵規劃。
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任虹曾表示,截至2016年底,獲準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由2012年的35個增加到43個。過去五年,擁有地鐵運營線路的城市由17座增加至27座,運營線路里程由1740公里增長至3169公里。
有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考慮到包頭地鐵被叫停,以及近期很長一段時間,國家發改委沒有再批復任何地鐵建設規劃的事實,這預示著國內地鐵建設正迎來大改變。包頭地鐵的夭折,無疑給一些二三線城市澆了一盆冷水,而且不少地鐵規劃中均明確提到PPP模式,如此,軌道PPP模式也將受到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