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1956年6月21日出生于臺灣桃園縣。他的父親是一個山東濰坊籍的老兵,解放戰爭時期到了臺灣。大學期間就讀于臺灣東海大學經濟系,之后就讀號稱經濟學家搖籃的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并取得臺大(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3年,已為人父的郎咸平在臺灣一邊做記者,一邊申請留學。靠母親賣掉房子的錢湊夠了學費,從而進入美國最為著名的沃頓商學院。
任教時期1986年,郎咸平只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就在沃頓拿下博士學位,據說他是沃頓商學院有史以來獲得博士學位最快的人之一。 畢業后,郎咸平被原校聘任為財務學講師。
1987年,任密歇根州立大學助理教授,1988年出任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助理教授,1989年起任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助理教授,四年后晉升為副教授。
1994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1997年任講座教授。
1998-1999年曾受邀出任世界經濟學研究的圣地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
大陸時期2001年七八月份到2002年7月左右,郎咸平在內地做的第一件事是擔任大鵬證券研究所顧問。
2001年初到2003年底,郎咸平出任《新財富》雜志的學術顧問,由于《新財富》認為他太偏激,郎咸平再次離職。
2002年7月11日,第一龍浩農業宣布郎咸平被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但兩三天之后,郎咸平被內地媒體質疑為加盟德隆盟軍,2003年6月30日郎咸平從第一龍浩農業獨立董事位置上退任。
2002年在與《新財富》達 成了深度合作協議之后的半年,郎咸平攜手《新財富》創下郎罵的名聲,在其首倡的研究型報道中,郎咸平向當時如日中天的德隆系發起進攻,說大家投 入德隆的錢是拿不回來的。德隆灰飛煙滅之后,郎咸平又打響了著名的三大戰役:炮口對準TCL、海爾和格林柯爾三大巨頭。
2004年 因 在中國發表多篇批評中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而成為媒體焦點。他的觀點引發中國大陸學術界、企業界和民間的不同反響,一些人將 其稱為郎監管、中小股民利益的保護者和新左派人物,但也有人批評其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狀況缺乏了解,甚至批評他借題炒作出風頭。
2004年,郎咸平開始在上海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主持財經評論節目《財經郎閑評》,引起轟動。該節目于2006年被以郎的普通話不過關為由而遭到有關部門停播,引起了網民的憤慨和爭議。
2007年后,郎咸平在其多次演講中,以二元經濟對中國數年來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以6+1產業鏈整合作為對策。
2009年6月開始在廣東衛視推出聊天式新聞評論節目《財經郎眼》,繼續以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表達見解。 人物作品 1990年金融學論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暢銷書《公司治理》的作者,被國內媒體評為中國2001年—2003年全國財經人物,2003年榮登世界經濟學家名人錄,公認為世界金融學的頂級學者。著有《整合》、《運作》、《操縱》等書。《公司治理》
該書是郎教授在多家世界頂尖的經濟和金融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以實證的研究方法對上市公司的最主要方面的問題進行很有見地的研究,其內容針對性強,對正在完善中的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公司治理一直是現代國內外企業中最為困難的問題。
《公司治理》則是以此為切入點,用現代金融學的方法與范式,以實證的數據剖析了具體的案例,揭發了問題的實質。本書的出版對中國公司治理制度的確立與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運作:企業競爭、擴張、危機戰略案例》
在《運作》一書中,作者提出中國企業家最關心的三大課題為企業競爭戰略、企業擴張戰略和企業危機戰略。針對每一課題,作者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進行深度解剖。以企業競爭戰略而言,作者選擇了李嘉誠的3G、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康柏、惠普來說明企業家在面對三個階段的競爭時所應采用的運作手法。以企業擴張戰略而言,作者選擇了青島啤酒、Tom.com和思捷來說明如何選擇正確的投資、此外,作者利用了通用和電汛盈科的案例解釋企業擴張戰略所帶來的股價反常波動和對企業的誤導,作者最后選擇了三個案例包括長江實業下屬公司、粵海企業和泰國正大集團,討淪如何解決企業困境的操作手法。
《整合:中國企業多元化與專業化整合戰略案例》
在《整合》一書中,作者指出中國過去的計劃經濟帶來低效率企業,但是經濟目前走向卻又太偏向于無序競爭,而企業發展需要的是減少無序競爭的計劃性自由競爭體制,因此作者認為,產業整合將是未來我國企業發展的大方向。針對產業整合這個概念,作者將本書分成四大主題進行深度案例剖析。第一個主題是企業不應該做大做強,作者通過對青島啤酒、華潤和北京控股的深度案例剖析解釋企業作大做強必然造成成本失控。第二個主題是"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作者透過中信泰富、上實控股與和記黃埔的案例解釋在全世界反多元化經營的浪潮下,精心設計的多元化經營還是可以替股東創造財富的。第三個主題是多元化轉成專業化經營的戰略,作者透過中遠太平洋、招商局國際和香港中旅國際投資的深度案例分析解釋多元化的無效率可以通過專業化的經營轉而提高經營效率。第四個主題是其他形態的整合戰略,作者挑選了三個形態各異的整合戰略包括光大控股、越秀企業和三大石油公司的整合說明了其他形態整合的利弊得失。
《操縱:機構投資人與大股東操縱策略案例》
《操縱》一書并非要揭穿基金黑幕之類的丑聞,而其重點在于通過作者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從不同的角度利用大量數據,描繪機構投資人如何操縱股價,大股東如何圖利自己的詳細操作手法。本書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機構投資人的操縱股價獲利秘籍(案例包括中國移動/聯通/電信/H股)、國內莊家操縱股價獲科秘籍(案例包括德隆系、北大和清華系)、金字塔式的股權資產置換圖利大股東(案例包括韓國現代、迪生創建、新世界發展、英皇國際、亞洲造紙紙漿)、其它形式的股權資產置換圖利大股東(案例包括東寧、壹傳媒、中信嘉華、韓國三星、華潤重組、會德豐私有化)。本書旨在用實際的案例向讀者介紹財富如何向富人傾斜;從小的方面來說,本書所羅列的手法可以作為斂財的工具,但也可以作為避免被剝削的工具書,還能成為縱橫股市的寶貴利器。
《標本:地產領導者領先之道》
該書是一部值得所有行業和企業借鑒的風險管理案例集,所引案例包括:恒基兆業集團、新世界發展集團、新鴻基地產、長江實業、會德豐地產、信和地產。...
《思維:國際級企業和企業家戰略思維》
該書是一部值得所有行業和企業借鑒的戰略思維案例集,本書所引案例包括:LG、現代汽車、臺積電、索尼、日產、三菱、佳能。
《科幻: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戰略評判》
全球最著名的華人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為中國高科技文明把脈,助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實施戰略突圍!.
郎咸平觀點:
中國的高科技思維是中餐館似的思維,也就是不講工序、不講紀律的思維;一個沒有紀律的團隊是根本無法成長為微軟的。..
不養高科技文明的七個傳統文化觀念:失敗是成功之母;殺雞不用牛刀;四兩撥千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外行領導內行;寧作雞頭,不當鳳尾;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中國高新技術的思維困惑:面向科研還是面向研發,面向專家還是面向產品,面向過程還是面向結果,面向機遇還是面向戰略,面向研發規律還是研發速度,面向以人為本還是以法為本。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戰略與研發組織結構根本就是錯誤的。...
《郎咸平說:誰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機》
郎咸平說:誰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機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也曾經像這代人一樣心懷一個簡單而淳樸的夢想:只要努力打拼,就能追求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柔?為此,你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血淋淋的現實擺在你面前:企業倒閉,百業蕭條,更可怕的是過去那種簡單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中國35%的經濟產出都要依靠外貿出口,而這些產出所依賴的終端消費形態,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一步步惡化已經沒有往日的風光。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們的沖擊到目前為止是有限的,還沒有真正開始,真正的開始會是什么時候?就是美國的防火墻破裂之后。美國的防火墻一旦破裂,沖擊到美國的消費市場,由于美國進口的減少,使我們的出口受到影響,從而打擊到我們經濟的基本面。
《金融超限戰》
本書從金融恐怖分子制造的金融危機源頭講起,從次級債的形成、擴散,到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泡沫破裂,金融機構資金鏈斷裂、歐美的救市政策等整個過程做了介紹,是一本完整解讀國際金融炒家的通俗讀物。
在本書中,郎咸平教授談興甚濃,興致盎然,語言大膽詼諧,而且看問題一針見血,直達事件最真實層面。從3.14事件中CNN對中國的詆毀、到汶川大地震的眾志成城;從大眾對奧運經濟的過度期盼到奧運禮儀的中華風采;還有海峽兩岸對臺灣現狀的真實解讀,功夫熊貓凸顯的文化融合以及諸葛亮能否成為優秀的企業家;郎教授都做了最真切的解讀,全部都是在電視、平面媒體上聞所未聞的觀點,這是在郎教授對東西兩種文化體系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并且從社會民眾中的普遍的小細節中展示出大事件的根本趨勢,令讀者有醍醐灌頂的痛快淋漓之感。在解釋了中華文化的劣根性后,郎咸平教授開始講述古代四大商幫的歷史,并透徹地分析這些劣根性的表現及對商幫歷史的影響。通過剖析古代各個中國商幫的崛起時機,以及最輝煌時刻商幫的不同資本用途選擇,在大歷史背景下,分析中國古代商人的堅韌、拼搏,以及他們的理想追求,并對商幫沒落的原因進行思考,最后對中國的封建王朝的衰落進行評論。 人物成就 2010年被環球日報評選為最具有良心的中國十大直言君子之一。
2010年12月,與時寒冰、于建嶸、戴旭、郭一平等人一起被30多萬網民自發推舉、票選為中國互聯網九大風云人物之一。
2010年11月15日,2010中國作家富豪榜出爐,郎咸平以600萬元的年版稅收入排名第六。
2011年1月22日,獲得第二屆中國時間新世紀10年十大經濟人物稱號。 人物評價中國企業界反應
郎咸平多次在國內演講,經中國多家地方媒體轉載或報導之后引起巨大反響,郎咸平是因抨擊賤賣國有資產給私營企業家而著稱,他被許多人尊稱為郎監管。企業界的反應包括了科龍集團營銷總裁嚴友松批郎咸平為無聊、無知、無賴的三無書生,而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更以涉嫌誹謗在香港起訴郎咸平。
中國經濟學界反應
在中國經濟學界,主要認為郎咸平的專業領域不是中國的經濟制度,他對中國的情況缺乏了解,他對國有企業改制的觀點基本不獲得認同。一開始重要經濟學家都保持沉默,但之后他們發現郎咸平似乎會影響中國的基本國策,于是他們開始批判他的理論,[來源請求]試圖挽回形勢,在進行學術批判的同時,并說其有嘩眾取寵、沽名釣譽之嫌。現在來看,他們的這些挽回努力基本無效果。
吳敬璉:郎的總判斷是‘中國的社會5000年來沒這么壞過’,他的理由一是單純發展經濟的路線;二是市場化。市場化的改革使得著名的企業幾乎無一漏網,都是盜竊國有資產;醫療改革市場化,人們看不起病;教育改革以市場化為手段,結果是教育部門的人通過教改大肆搜刮、中飽私囊,包括中國目前這種‘人吃人’,侵吞弱勢群體的水平上升到惡意侵吞民有資產的行政暴利手段合法的超高水平,總之極其嚴重。
張五常:郎教授對中國的經濟與政治的制度架構近于一無所知……但既為教授,郎先生怎可以那樣不負責任地一般化呢?
周其仁:談到郎咸平,我以為看出他有錯并不難……我的確看不到郎咸平的指控里真有什么復雜的學理、概念和推理……至于郎咸平也攙和我的、我們的,那可真叫瞎攙和。有他什么份兒?國資再產權模糊,權利主體不包括他應該很清楚……我可以肯定地說,郎咸平的這些驚人之見當然不可能是從腦袋里拍出來的。問題是,這些缺乏常識、沒有邏輯、不講禮貌的東東,究竟是從哪里拍出來的呢?
陳志武認為郎咸平的陰謀論是精神鴉片
中國相關政府部門的反應
我們一直都在密切關注事件的最新進展。國資委新聞處處長金思宇如是回應記者關于郎咸平質疑國企產權改革的提問。這也是8月郎咸平引爆論戰以來首位國資委人士對外界的公開表態。就在9月15日,國資委最新頒布了《關于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問題的通知》。這份《通知》就是對去年出臺的《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暫行辦法》的細化和補充。
從顧郎之爭后,相關被郎點名的國有企業MBO人士都陸續被查,原來的國資辦升級為國資委,國有資本的官方定調從國退民進變成有進有退。之后短短數年里,國有壟斷大型企業很快掌握了所有民生相關領域,并且都完成了在A股上市,中國A股指數在此期間也從1000點沖高至6000點,然后在半年中跌回1700點。
中國民間活躍學者的評論
郎咸平一般被認為是新左派學者,但他自稱是資本主義經濟學家,郎咸平并被烏有之鄉認作同盟軍。郎說過:我是資本主義培養出來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西方國家我都屬于右派,可是在中國我居然被稱為是極左,可見這個社會已經右到了什么程度。,也有觀點認為以左和右來談郎不全面,因郎從未提出減慢改革步伐,只認為改革中應該適當限制不公的發生,并批評某些人打著改革的旗號為自己牟利。
在中國民間學者群體中,這場持續發酵的產權改革之爭最后幾乎演變為意識形態的沖突:中國到底是應該步入如新自由主義派所希望看到的自由、民主、小政府、以民營經濟為主的社會,還是郎咸平(和他之前的新左派)所倡導的有政府主導及公眾參與、保障國家與公眾利益的經濟制度。
郎咸平在中國民間的支持度也很高,中國民眾對其印象普遍很好,民眾與民間學者群體的看法基本一致。
另外郎咸平對毛澤東的治國策略的評價為:其高明之處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憑著這類言論,郎在2008-2010年間獲得無數毛粉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