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最早參與者,實踐者和見證者,楊百萬在證券市場擁有許多第一: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一個到中國人民銀行咨詢證券 的個人,第一個個人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第一個主動到稅務部門咨詢交稅政策,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第一個與證券公司對簿公堂,也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 大學聘為教授。姓 名:楊懷新、楊懷定別 名:楊百萬職 業:投資人國 籍:中國民 族:漢族身 高:暫無 體 重:暫無星 座:暫無血 型:暫無出生地:籍貫上海出生日期:1950年畢業院校:初中畢業 人物經歷
在工廠
祖籍江蘇鎮江的楊懷定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初中畢業生,曾在上海鐵合金廠當過工人,后來又當了倉庫保管員。當時由于生活不富裕,他就和妻子悄悄地干起了 第二職業,妻子承包了浙江上虞一家鄉鎮企業的銷售業務,他自己也在業余干點推銷活兒。由于第二職業收入不錯,慢慢竟有了2.9萬元余款,這在20世紀80 年代的中國,可是個不小的數字,于是老楊便出手大方起來,有時也買上幾條外煙請廠里的工友們抽抽。不料這一來,卻引起了工廠保衛科的注意。有一次由于他管 的倉庫被盜,人家懷疑他監守自盜,公安局竟 突然請他"談話",他驚呆了。6天后,事情查清了,是別人干的,可這事卻深深地刺激、傷害了自尊心很強的楊懷定。他想:我對工廠這么負責、熱愛、到頭來卻 不信任我。士為知已者死,不相信我,我就走!在提出辭職時,他定的第一篇經濟論文《用活獎金、促進生產》在行業報刊上被發表,廠里這時才發現他是塊"材 料",遂百般挽留,但為時已晚。就這樣,在人們一個心眼往國營大工廠鉆的20世紀80年代后期,他卻橫下一條心,辭職了。這一天是1988年4月21日。
抓住商機
"置于死地而后生"--沒退路了,怎么辦?干個體戶,他想過,但卻又不甘心。他想讀書想學習,"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他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他多么想掙一筆 錢,第一,將他從40歲辭職到60歲退休這20年的工資掙回來;第二,將他60歲退休到以后和妻子度晚年、照顧兒子的錢掙回來;第三,將他讀大學、買書的 錢掙回來。但干個體戶,能掙回來嗎?他不敢相信。于是,他鉆進了最有名的上海圖書館,去年報紙,看看報上有什么致富信息。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他的2萬余 元也在一天天地減少--畢竟是坐吃山空啊!但他還是堅持天天去看報、學習。突然有一天,他眼前一亮,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的一個講話赫然映入眼簾:經國 務院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地內的公民可以自由買賣國庫券--國庫券可以由死錢變活錢了,可以流通了!他立即想到了很多很多……在南京路郵局買下了當天的 《人民日報》之后,他又興沖沖地跑到上海一家大銀行的金融研究所,一位西裝筆挺、戴眼鏡的研究員接待了他。當楊懷定問他"什么時候真正可以買賣國庫券" 時,研究員怔住了,"不行!買賣國庫券是非法的!"楊百萬笑了,心想:"別看您西裝革履的,卻原來是位不讀書不看報的。"他顯得很老實地從口袋里拿出《人 民日報》,研究員一看又怔住了,"啊!我們還沒接到紅頭文件呢!"楊懷定于是托他打聽:什么時候可以買賣,全國哪些城市可以買賣。研究員十分客氣謙虛地答 應了。幾天后,楊懷定就弄明白了,全國有6個城市可以買賣,除上海外,最近的是安徽合肥市。怎樣才能用最快的時間知道那兒的國庫券價格呢?老楊又去查《安 徽日 報》(他多次講:我的事業是從看報紙開始,報紙里邊有黃金!),他發現,在上海100元面值的國庫券賣102--103元(因為已過了一段時間了),而 《安徽日報》上介紹合肥的同種國庫券只賣100元(說明當地人民急于兌現,等活錢用)。楊百萬眼睛一亮,心里豁然開朗。當天,他和妻子商議后,從銀行里取 出了全部存款2萬元,并又從親友處借了9萬元。第二天,老楊換上一身舊衣服,夾著一個舊黑包,買了張夜班去合肥的火車票,一坐就是13個小時,趕到合肥去 買國庫券。當時,合肥市工商銀行接 到上級通知,不得不買進10.65萬元的國庫券,正發愁這筆死錢怎么用活。楊懷定一來,就說:"全買下。"女業務員一聽嚇一跳,趕緊請了銀行經理。經理 說:"我們有10萬元,不是1萬元,你聽清楚啦?"楊懷定笑了,將10捆1萬元一扎的錢放到了桌上,說:"點錢吧。"這樣一來,銀行樂了,《安徽日報》的 記者也趕來采訪了。楊懷定只是講了一通國券利息高的一般道理,并請他們繼續按國家規定收購國債券;然后留下一句以后我還會來的就走了。
次日,他又一宿不歇地趕到上海去賣掉。辛辛苦苦第一次易地買賣國庫券竟掙了1060元,而這才來回兩天時間。這在上 海工人人均收入200--300元的年頭,可不是個小數字,楊懷定和妻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楊懷定休息了一天,又穿上舊衣服,挎起了舊皮包,再次坐夜車趕到合肥……坐夜班車多累啊,有一次打盹,他的錢箱被一伙小偷提走了,幸虧鄰座叫醒了他,他追 了幾節車廂,才找回來--小偷說"對不起,我們提錯了"。這一追把楊懷定嚇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小偷們知道包里邊有9萬元,非死死地搶走不可。
他說:"如果錢追不回來,我也就不是今天的我了。人生平時不起眼的某一個成功的事件,或失敗的事件都可能大大改變人的一生。
從此以后他晚上坐車再也不敢打盹了。這一來他的身體也就更累了,可是楊懷定心里卻是溫暖的、亮亮堂堂的,因為他知道 他正在艱苦而又明明白白地奔向一個大金礦啊!就這樣,楊懷定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默默無聞來回于上海與合肥之間,說心里話,他從此對鐵路、對安徽都有了感 情。正是通過這種理智的易地證券交易,通過這種錢生錢的特殊的長途跋涉,楊懷定皮包里的貨幣不久就以6--7位數計算了。但 是有了錢,楊懷定心里還是不安,這么做合法嗎?起先,他怕秘密泄露出去,只敢悄悄地干,但后來,他發現國庫券買賣的市場非常大,就是有10--20個楊懷 定也不會影響兩地的價格。于是,他主不怕泄露地去求教于律師事務所。專門研究經濟法的律師聽了一怔,說:"易地交易國庫券?沒聽說過,待我們研究一下再回 答你。"
研究的結果,完全合法。律師們說,國家和地方政府,一般總以為是當地買賣,但細細一想,兩地買賣亦完全正當、合法,而且這還有利于全國 性國債市場的形成。說實在的,今天中國的股票市場、國庫券市場如此四通八達,遍及全國400多個城市,其淵源,其實質,和楊懷定當時辛辛苦苦地帶著錢奔波 于兩省市間是完全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他真成了中國第一個異地證券交易的勇敢的吃螃蟹者--功勞大大的!
與股票結緣
楊懷定仍是心里不定,他想到了國家,想到了交稅。我這么賺錢,該向國家交稅啊!可是查遍《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卻沒有關于國庫券交易要征稅的規定。他仍 不 放心,又怯生生地來到上海市稅務局,找到領導同志。領導同志問:"您是來補稅的嗎?""不,我是來問問題的。""您做什么工作啊?一般都得交稅的。""但 我做的事是買賣國庫券,稅法上沒講要交稅。"領導同志先是一怔,繼而又驚喜地說:"你是楊懷定吧?早聽說你買賣國庫券發了財。"他們趕快打開《稅法》一一 細查,果然,沒提這事。楊懷定問:"是不是上邊忘了?""好,我們請示一下上級再答復您。"幾天后,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回電:為了促進國庫券發行、流通, 方便群眾,國庫券買賣不征稅。楊懷定知道后,這才完全定了心。上海市稅務局的有關領導很高興,專門在《新聞報》上 發表了一篇題為《公民的納稅意識》的文章表揚他,說:"正當不少人千方百計地逃稅、漏稅的時候,一位不必納稅的同志,卻主動來請示稅務局,是否要交稅,這 位同志--就是楊懷定。"從此,楊懷定的大名就在上海的干部、群眾傳開了。人們紛紛猜測他有多少錢,有的估計有幾十萬,有的估計有上百萬,于是都稱呼他" 楊百萬"--和成都市帳子大王的名字一模一樣。楊懷定聽到后樂了,他覺得這名字挺響亮的,既然這樣,那就叫"楊百萬"吧。于是,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也公然印 上這個名字。久而久之,人們反倒把他的真名都給忘了。楊百萬從此開始變得引入注目起來,但他真正的更高速度的發財,還是從1989年7月14他買股票開始 的。當時,鑒于1988年開始的宏觀經濟中的治理整頓已取得了成效,而市場上的不少生產資料、消費資料賣不出去,出現了不少工廠停工,工人拿70%工資在 家下崗,市場疲軟的情況--這意味著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太少了--國家決定再資進行宏觀調控:放松銀根,將銀行的貸款利率降下來--中央電視臺一天三次不停 地播送這條消息,這就是說:國家在告訴人民,現在你們不必將全部錢存銀行了,該去買東西啦,該去搞投資啦。
楊百萬看著電視,心里想開了:銀行利率下 降了,流向社會的錢就會多起來,物價就會上漲,錢就會貶值,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保值呢?他想了很久,猛然心里一動,銀行利率降了,說明國家鼓勵居民這段時 間多消費,從而不也就是鼓勵工廠多生產商品、多投資嗎?這么一來,股票--這種投資證券,不也就會漲了嗎?想了一宿,次日早上,他和妻子一商量,說干就干 了起來。上午九點不到,他就來到上海惟一的兩間門面的靜安證 券門市部。不少人一見他,就圍了上來,"老楊,多日不見了,今天賣什么?國庫券嗎?"他笑而不答,排起了隊。營業開始,輪到他時,營業員見是楊百萬以為他 又要買賣國庫券了。不料,楊百萬一語驚人:"現在還有多少種股票,多少數量待售的?"這一下,門市部轟動了。楊百萬聽到回答后說:"按它們的賣出價計算, 我全要了。"他買了面值100元的真空電子股票2000股(相當于現在的20萬股)就走了。也不知是楊百萬的舉動提配了人們,還是楊百萬看得準,過了不多 日子,股票就只有委托買進,而沒有賣出的了;半年以后,股市開始猛漲,一下子就擺脫了在100多點徘徊2年多的歷史,從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漲階段。-- 看,100元的"真空電子"漲到2200元,50元的"飛樂音響"漲到400、600元……這一樣,楊百萬可真發了!
及時變通
但是潮漲總有潮落時,當股市猛漲,大家都在歡天喜地地炒"延中"、炒"二紡機"時,當上證指數達到1400點時,楊百萬看到了樂極生悲,股市炒得太高的危險性,不久,就悄悄地拋掉股票又買回了國庫券。
1992年5月,股市終于從高往下走了。同年11月,上海股市經過五個多月臺票的連續下行,指數從1400點跌到了 392點。有人整天悲悲戚戚;有人則因想不開而自盡了;一批很沉得住氣的干部,也被跌怕了。他們派代表到專門研究股市的研究所去請教,幾位青年股市分析家 告訴他們,大概要跌到200點呢。這批干部聽了面如土色--還要跌一半啊--回去后便紛紛"壯士割腕"了。說來也真慘,1400點不拋,900點不 拋,392點了,股價跌去3/5了,損失75%了,倒來拋了。
這也正應了那句股諺:"股市無專家"。但是股價狂跌到人人都絕望的時候,往往也就光明即將到來的時候。上海市證交所、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直至國務院領 導都親自出面,召開上市公司座談會,希望新上市公司能夠拿出1/10的以股票募集的資金來托一下市,并要求股份制公司千方百計搞好內部管理,提高效益,給 股民較多的匯報……國務院領導一再表示,希望上海股市要穩定……此時,楊百萬也正在關注著、思考著這一切,他不是神,他是人,雖然他無法估計股市會跌到多 少點,但是他意識到已經跌得很低了,至少離底部已經不遠了。
重返股市
于是,他親自出馬,將國庫券大筆大筆地變賣成現錢。在股市一片黑暗之際,他驅車來到上海當時最大的也是人最多的交易場所--文化廣場,這里有全國各地幾十 家 證券公司的分部,每天都有幾萬股民進進出出。他魁偉的身材一離開小車,就立即被人們發現了,不少股民跑過來征求他的意見:"老楊,還會跌嗎?"他笑而不 答,保安人員圍了上來說:"老楊,你有什么事就來個電話,何必親自來呢?看圍了多少人!"楊百萬邊笑邊往廣場的舞臺上走,大群大群的股民圍著他,他們中的 大多數都是被套了幾個月的工人、干部、退休工人、市民,他們幾個月來食不甘、眠不安,做夢都會哭起來,有的虧了幾萬,有的虧了幾千--其中大部分都是平時 省吃儉用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工薪錢!這時,他們都在密切關注著楊百萬--這位最著名的平民投資者、平民金融家的一舉一動。楊百萬走上舞臺,當眾請工作人員 以市價打進1萬股"輕工機械"(當時僅4.5元/股)。立時,人群轟動了,"楊百萬買了1萬股'輕工',楊百萬開始買股 票!"--當時,股市天天跌,即便是再大膽的人也只敢幾百股幾百股地買。事后,他對人說:當時,不能號召大家買,萬一再跌下去,不是害了人嗎?所以,只 好"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行動去告訴人們,這差不多接近底部了。"
勇者的收貨
楊百萬是很有悟性的,他的智商很高,又懂得體貼人,懂得人的心理,他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國務院、上海市領導、深圳市領 導的關心、努力下,在各大券商及上市公司的配合下,也許是在楊百萬的帶動下,上海財政證券公司及一批勇敢的人在股市黑暗之際,大膽地用自己的錢大筆大筆地 買進股票。11月,"氯堿"股上市,5.4元的溢價竟跌到4.9元,績優股"聯農"竟跌到7.2元,……"氯堿"公司及深圳來的股民與上海股民一起奮不顧 身地大膽吃進廉價股票……"世上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也沒有只跌不漲的股市","嚴寒之后是春天"--就在楊懷定買進"輕工機械"的一周后,上海、深圳股 市在經歷了五個多月的下跌后開始上漲了,上海股市像是報復性地以一天50點、100點井噴式的速度迅速上沖,一浪一浪地上漲,"輕工機械"七天后漲到9元 多,并且一漲就漲了三個月----楊百萬的收入又翻了個倍!!
楊百萬平時非常注意學習,愛看報,看書。有了錢,干什么?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買書,訂報。他不僅買股市操作的書,買國庫券交易的書,而用最多時還訂了大大小 小118份報紙,他說:"我的事業,就是從報紙開始的。"我曾經問他:"118份報紙怎么來得及看?""我從來不看花邊新聞,只看經濟要聞"--看,這就 是辯證法,凡事要抓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錢,他買了五套房子,這兒住住,那兒住住,因為找他的記者、朋友太多,而他則想安靜地學習。時間是寶貴 的,為了趕時間,他買了輛夏利小汽車。他致富不忘他人,當聽說一位叫羅淑珍的婦女因受丈夫虐待而致殘,瀕臨絕境時,即給她捐款,請了終身保姆。對此,《文 匯報》、《新民晚報》、《上海法制報》都作了報道。 人物作品經典語錄
股市不相信眼淚,誰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股市中不比誰賺得多,而要比誰活得更長、更瀟灑。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評家,我是標標準準的散戶。做散戶不可悲,但千萬不要做散戶中的傻戶。股市訣竅就四個字:抄底逃頂;股市就兩個字:贏、輸。股市中不能做‘死多頭’,也不能做‘死空頭’,要做堅定的‘滑頭’;低吸高拋、抄底逃頂,見好就收,落袋為安乃真英雄。不經過熊市的股民,不是一個成熟的股民。我最多不會持有超過3只股票。每個時期都是這樣,選擇3只股,是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有的散戶持有十幾只,結果一跌,跑都來不及。不倒秘訣:信奉落袋為安,不把錢全投進股市。炒股,最好不要定什么不現實的目標,腳踏實地才是取勝之道。股市中,不要懼怕被石頭絆倒,但一定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人物成就中國第一股民 人物評價成功不可復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楊百萬。
——網友